如果你問我,製作學習歷程檔案有沒有什麼策略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既不影響學測的準備,又可以完整建置學習歷程檔案呢?我會這樣建議你:
-
高一你的學習歷程要亂做
-
高二你要深入地做
-
高三你要對應科系來做
首先我想要先提醒你,在校成績非常高機率是你最重要的學習歷程,不管是我之前的影片,或者是學長姐血淋淋的建議。教授們也有不少是抱持這樣的想法,這都是不爭的事實。或許過幾年會改變,但應該還不是現在。因此學弟妹一定要用最省力的方式,建構你的學習歷程,從高一開始就集中火力維持你的修課紀錄(在校成績)。
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有關於學習歷程我提供的策略就是:「高一就是亂做、多做,完全不需要在乎品質。」為什麼我要這樣建議你?因為人是會成長的,不管你做得多好,等到你高二高三回頭來看,一定會覺得高一的檔案不能用。因此高一就不要花太多時間去做高品質的學習歷程檔案;反而高一應該做不同類型的低質量檔案,把教育部的學習歷程系統當作免費的雲端硬碟使用,拿來存放你的各類學習歷程。因為人很容易忘記細節,我們就可以透過簡單的紀錄人事時地物,加上一件印象深刻的事件,這樣的篇幅大概兩頁就好,當然可以的話,盡量多詳細紀錄一些多元表現的活動成果,對於未來回顧會更有幫助,至於課程學習成果的策略我之後會再說。
高一的學習歷程製作目的是練習,因此好好準備完段考後,大概用一兩週時間用簡單亂做的態度,盡可能到處去探索你的各種可能性。接下來高二的同學,我給你策略是挑有興趣的做,做得深入一點,或是你也可以把高一做過的多元表現,再拿出來延伸重置一下,相信你會有更成熟的架構和內容。最後高三的同學,你的策略當然就是針對校系做,如果你不知道科系要什麼能力或特質,可以上ColleGo!這個網站查詢,或是看我做的18學群的評量尺規分析,幫助大家了解不同學群在學習歷程的寫作方向,但高三還是要多花些心力在學測上。如果你高一到高三能照著這三個策略「亂做、挑有興趣的做、針對校系做」
,循序漸進地好好執行,應該可以避免一些學長姐走的冤枉路。至於要怎麼亂做才可以省時省力,其實現在坊間有許多學習歷程檔案製作工具,例如就是Lucker、e-Peer、104人力銀行等等,都有主打學習歷程輕鬆做,隨拍隨做。這些工具都會提供一些基礎的架構,讓大家可以10分鐘快速生成一份簡單的檔案。高一同學們先以預設的架構大量亂做來練習,就能能漸漸抓到製作學習歷程的方法和概念。
這些工具除了是一個簡單的學習歷程檔案製作器,更是一個很棒的學習記錄器,就像學長姐有一個建議是說,做每件事情記得拍照存檔。透過這些工具預先把證書及獎狀掃描儲存,避免製作檔案時找不到證書跟獎狀。另外學長姐也有建議,心得及反思等內容在活動結束兩天內就要把他打下來,這樣之後做檔案就會簡單很多。這些工具也都有隨手紀錄的欄位,就算不打開電腦,都可以完成一份基礎的學習歷程檔案。我們都知道學習歷程的素材都在生活裡,高一的同學我們已搜集素材為主,然後再從這些素材中提煉精華。高二高三的同學也可以透過這些簡單的檔案,回顧自己高一留下的紀錄,看有沒有哪些是能再加深著墨的。
許多學長姐遇到的狀況是,個人申請第一階段分數不夠好,只能選擇其他非目標科系。之前辛辛苦苦針對科系做的歷程不能用,只能在短時間內閱讀科系相關書籍寫心得,但這些成果往往不具質感而且過程必定很辛苦。也會有部分人轉為在參加過的活動中去找連結點,以領導、團隊合作等能力去與科系連接。但因為這是多數活動都能擁有的特質,因此連結感會相對薄弱。所以有學長姐提到,高一、高二課業還沒那麼重的時候,多方嘗試新事物有助於累積歷程及探索志向,或是建議志向尚未確定的學弟妹,可以多傳一些跨科的歷程檔案替自己留後路,我認為這些都是很好的建議。
要做一道美味的料理,與其有好的廚藝,不如有好的食材。學習歷程裡的食材就是你是否有隨時記錄的習慣,不然幾個禮拜後你就忘記了。而累積素材並不是用手機拍拍照,或在備忘錄打幾段文字而已。而是要在活動的當下,記足日後可以運用的素材量,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遇到什麼挫折。即使是小小的事件或困難都不要放過。這張照片的意義是什麼?這個情境給你什麼衝擊?這些如果不在當下就紀錄起來,等你要用他們的時候,你可能根本就忘記重要細節,到時候就只能端出沒料的歷程檔案,現在就趕快把握好實用的紀錄工具,以及抓緊時間亂做、多做學習歷程檔案,幫你的學習歷程累積新鮮獨特的食材吧。
總結:學習歷程的建置策略
-
高一亂做、多做,重量不重質
-
高二挑有興趣的做,內容做得深入一點
-
高三先好好讀書,學習歷程針對科系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