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性檔案」與「活動性檔案」寫法完全不

點開檔案後我強烈建議你一定要有一篇摘要,除非你的檔案在四頁以內,否則千萬不要少了摘要這個東西。眾所皆知教授不太有時間詳細讀檔案,而摘要的目的就是幫助教授,以鳥瞰的角度全盤了解你的檔案內容,要讓教授對你的檔案有全貌的認識,這個功能只有摘要做得到。你千萬不要拿百字簡介來做這種事,主要原因是因為篇幅限制。你用100字介紹全貌就變成流水帳,而摘要你有足足一頁,大概3000字可以好好地說明你的檔案概要,其詳細程度不可言喻。而一份好的摘要,基本上就可以為你的分數定調,教授再針對摘要中有興趣的部分去翻閱,就可以節省教授時間,掌握重點打分數。

一篇好的摘要怎麼寫?我把它分為兩種呈現方式:

  1. 學術性檔案:包括小論文、科展報告等專業學術報告。這類報告需要完整呈現主題、動機、方法、成果、結論。
    • 主題:檔案的主題是什麼,以精準名詞直接明確的點出來,讓教授知道這份檔案是不是他要看的內容。
    • 動機:為什麼你要做這個主題?做這個主題對你有什麼幫助等,以動機告訴讀者這個主題與作者的連結性。
    • 方法:這個部分能夠呈現你的專業能力,包括你運用了什麼方法來做主題的探討,例如你的實驗安排、問卷分析,還是訪談內容的設定等,都可以展現你在主題研究的專業水平。
    • 成果:將你使用的方法呈現出來的成果,展現在你的學習歷程檔案之中,當你的成果越具體,就能驗證你的檔案的真實性。如果你只是告訴別人你訪談了三個人,跟你說你是「如何」訪談這三個人?以何種角度提問?說明問題的深度等等,其研究真實程度上就是在不同檔次,非常能夠說服人。
    • 結論:最後這邊我不提反思,改用結論,原因是反思有檢討與改進的意涵,但是卻未必有個人的看法。你很努力的完成一個主題,最後必須要提出一個自己的看法與結論,讓教授知道你是具有思考能力的人。不僅在解決問題,還有對於這個主題的思考能力展現。例如只解寫出下次實驗的方法調整,和另外寫出這個實驗的意義與影響,以及提出一套屬於你的獨特觀點,其高度與深度就有所不同。就像我的影片在講學習歷程檔案,每次都能提出一套獨特的觀點,與市面上其他教學習歷程的有所區別。這裡沒有誰好誰壞,就是呈現屬於我對於學習歷程研究的獨特性,願意接受的就會訂閱我,不喜歡的也不勉強,你喜歡我的觀點嗎?喜歡的話你就幫我分享這篇文章吧!
  2. 活動性檔案:如果你的課外活動寫了超過四頁以上,也建議有一篇摘要幫助教授快速了解你的檔案,只是課外活動的摘要,不一定要這麼死板的寫出主題、動機、方法那些,因為課外活動比較不是高知識含量的學習,如果按照學術論文那樣的摘要形式,恐怕摘要與內文毫無差異,因此建議課外活動的摘要,可以給教授一些期待感,我的建議寫法如下:
    • 奇怪的結論當開頭:【為了自學電繪,我買了一套線上課程,上完課我得到了一個結論,「要學會畫人,數學必須好!」】電繪與數學有關?這種打破眾人想法的論點,很快就會吸引讀者往下。
    • 描述一件印象深刻的故事:【第一堂課老師就告訴我們,人體都是有特定比例的,要把人畫好,比例的拿捏就非常重要,例如腳底板與前手臂一樣常,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也是如此,不信你把腳舉起來比比看!】以特定事件來支持奇怪結論式開頭,增加可讀性。
    • 提供未完待續的期待感:【因為這堂電繪課,讓我接觸到人體原來是如此的奧秘,於是我就去做了一份研究人體不同部位比例的研究報告。】電繪不是只能用在藝術領域,要發展到科學領域也沒問題,告訴教授你因為自學電繪,而發展出來的科學報告在檔案中,讓他充滿期待感。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