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從學習歷程談成功機會

你知道黃仁勳的輝達(NVIDIA)市值已經超過蘋果,突破3兆美元嗎?你是否曾想過,為什麼同樣都是24小時,有些人可以獲得巨大的成功,而有些人卻生活得像個失敗者?這全都是因為他們「運氣好」嗎?

今天這篇文章,我將用我10年來長期輔導學生的經驗,加上這兩年的創業經歷,來揭露這些有錢人如何獲得巨大成功的底層邏輯,這對你的人生絕對可以起到突破性成長作用。

巨大的成功100%是靠運氣

所有拿到巨大成功的人,都是因為運氣好。他們踩到了時代的紅利。現在最火的企業家黃仁勳,踩到了AI的紅利;過去幾十年稱霸全世界的蘋果,踩到了觸控面板的紅利,一舉打敗NOKIA,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企業。歷史上的初代君王,都是因為他們生在腐敗的末代政權,人民心生不滿,奮而起義,才有我們課本上看到的歷史故事。

你問每一個所謂的「成功人士」,他們給出的答案大概都是「運氣好」。這時你可能會想:欸?不是努力嗎?怎麼跟學校老師教得不一樣?放心,學校老師沒有教錯,只是我們對於「成功」的定義不一樣。前面我們說的成功是「巨大的成功」,能夠在世界佔有一席之地的成功。學校老師以及傳統價值教我們的成功,則比較像是達到自己的期待。成功的意義因人而異,有的人認為必須幹一番大事業,有的人只要可以按著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就好。這沒有對錯,只是我們常常以「巨大成功」當作範例目標,要求年輕人要努力、要奮鬥,卻忽略了「巨大成功」需要運氣。

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選擇躺平

因為似乎不管我們再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巨大的成功」。例如在台灣,需要不吃不喝10年才買得起房子。根據勞動部統計,90%的人創業一年內就會倒閉,存活下來的10%又有90%在五年內會倒閉,也就是說能夠撐過五年的只有1%。努力認真的人得不到結果,那叫什麼?現代流行用語叫「內卷」。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用錯目標範例了。我們總是用金字塔最頂端的成功案例來說服我們需要努力、要上進。結果呢?年輕人在上進和上學之間選擇了上網,在求人和求己之間選擇求佛,在學不來的英文數學科目中,只想練習科目三。

成功永遠都是短暫的,成長才可以持續不斷

你要成功必須要有好的運氣。例如準備演講比賽,你花好多時間練習,結果冠軍卻被別人拿走。請問是那個人比你努力嗎?不一定吧!可能只是剛好別人的演說方式對到評審口味而已。今年我有一個學生,不管在學習歷程、面試準備,絕對是我今年輔導學生中最努力的一個。跟他練習面試的過程中,他準備的充分程度,讓我怎麼問都問不倒。我非常看好他可以輕鬆拿到目標科系的正取。他的目標科系的學校是國立地名大學,但前幾天他卻告訴我,他在面試當天癲癇發作,無緣去到他最喜歡的科系。

但那又如何?從結果來看,或許這不是一次成功的面試結果,但也遠遠達不到失敗的境界。因為他在這次升學準備中,在寫學習歷程檔案、在面試準備上,他有了大幅度地成長,他也掌握了持續成長的方法。後來他在中字輩大學的面試上,獲得了正取的資格。這叫什麼?這叫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接住運氣的能力

記得一句話:能力是下限;運氣是上限!當你的能力不夠,運氣來的時候,你是接不住的。為什麼AI的紅利是黃仁勳接住,是台灣的科技企業接住,別的國家為什麼接不住?因為他們的能力不夠承接這麼大的紅利。沒有足夠的能力,再賺錢的機會都跟你沒關係。

1999年,阿里巴巴在中國杭州成立,當時的馬雲跟他的員工說:「我們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台下聽的是熱血沸騰,結果下一句馬雲就說:「公司第一個月薪水有點拮据,你們先借錢給我,我再把薪水發給你們。」所以有人說,馬雲當時不像瘋子,比較像是個騙子。這樣一家公司能有前景嗎?你敢加入嗎?

阿里巴巴的創始人之一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之前是香港依家股權公司的副總裁,年薪至少70萬美金。已經這麼成功的人,為什麼還要加入當時還發不出薪水的阿里巴巴?有人說是馬雲口才好,說服蔡崇信,但其實是蔡崇信看到互聯網的未來,他知道這波互聯網紅利如果踩到,他的未來將無法估量。現在蔡崇信的身價大概是105億美元。

各位,如果回到1999年,你敢加入這個需要借錢才能發薪水的阿里巴巴嗎?你敢放下穩定的薪水收入,跟著馬雲創業嗎?我估計螢幕前的你是不敢的,因為你沒有像蔡崇信那樣有看到未來發展趨勢的能力。

認知決定成敗

人跟人之間最大的差別是認知。有一本書叫《決策賭局》,書中探討如何用賭博思維進行決策。高手跟普通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做決策時你是考慮機率還是保底。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你學測考50級分,你會怎麼配置你的六個志願?是不是兩個夢幻、兩個合理、兩個保底?為什麼要選保底?因為你怕沒學校唸,就算是不喜歡的學校科系依然填上去。很好笑的是,你過了保底志願,卻常常寧願去分科,也不願意去保底科系面試。每年考生都是這種狀況。那我就很納悶了,既然不去面試,那你幹嘛要浪費兩個志願填保底?

我去年做了一支影片,要大家不要填保底志願。可以分科的,夢幻就多填一點,說不定可以拼上喜歡的夢幻科系。沒有這個認知的,他就永遠浪費籌碼在保底上。今年有一個學生,當時他在猶豫要不要填成大的某一個科系。我跟他說可以拼,保底留一個就好。最後他總共填了四個夢幻、一個合理、一個保底,成大那個最喜歡的科系真的讓他矇上。同時有另一個學生,因為填了太多保底,結果喜歡的沒上,上的都是不喜歡的,最後決定去分科。

當你的認知不到位,再好的運氣擺在你面前,你都不可能接住運氣。

要接住運氣,就要讓別人看到你的能力

要接住運氣,就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提高接住運氣的機率。你想想,如果一場籃球比賽再輸兩分、剩四秒的情況下,教練會派你上場,還是會派Curry上場?當然是Curry,因為Curry的投籃能力比你好多了。為什麼我們知道Curry投籃能力好?因為我們常常看到他投進三分球。為什麼看得到?因為他上場機會多。為什麼他有機會上場?因為他可能在菜鳥時期,每天在大家練習完畢後,他還留下來投500個、1000個三分球。教練看到了他的努力,決定給他一個機會,而他也因為能力夠,抓住了這個機會。

那如果這次投籃沒進呢?下次教練還會不會把機會給他?我相信是會的,因為Curry會持續每天練習投籃。

排球少年的關鍵發球手山口忠也是如此。第一次對青葉城西的比賽時,以關鍵發球手上場,雖然以失敗告終,但第二次面對青葉城西時,教練還是給他機會,後來連拿三分逆轉戰局。當大家都很興奮時,只有月島說:「這很正常吧,這兩個月來,山口的發球練習量比任何人都多。」

讓別人看到你的努力

好的機會會一直出現在你面前,關鍵你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承接。能力的養成來自於大量的練習,並且你的練習狀況需要讓別人看到,別人才可能給你一個嘗試的機會。學習歷程檔案就是把你的練習給教授看到的管道。

當你有好的成果,例如比賽得名、檢定通過,那就代表你大概是很努力才有機會接住這次成功的運氣。如果比賽沒贏,或者你沒機會參加比賽,沒關係,你可能有很努力的練習紀錄。教授看到學習歷程裡詳細記錄著你在這個領域中的投入與練習經驗,也可能會給你錄取的機會。

不僅是比賽檢定,其他活動成果、學業成績也都是一樣的道理。考第一名叫做運氣,但每天背十個單字、做十題數學、彈十小時吉他、打十小時籃球,就是你的練習量。你的學習歷程、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你的能力就在哪個領域累積,你就越有機會接住那個領域的成功機會。

找到一個你喜歡的興趣,大量重複的投入,不斷的覆盤優化做紀錄,你就有比別人更大的機會獲得你期待的成功樣貌。

如果你需要知道應該如何累積紀錄自己的努力成果,變成一份教授看得到且願意給你機會的學習歷程檔案,你可以參加我的學習歷程金牌寫作課,或者你也可以去領取這本《別被平凡的學習歷程耽誤你非凡的人生》兩萬字試讀版,目前已經超過三千人領取,相信會對你在寫學習歷程非常有幫助。

總結

  1. 巨大的成功通常是靠運氣,這類成功通常源於特定時機的機會。
  2. 能力是成功的下限,運氣是上限,能力不足即使運氣來也接不住。
  3. 大量練習並讓他人看到你的努力,增加被給予機會的可能性。
  4. 學習歷程檔案是讓教授有機會看到你持續努力的重要管道。
  5. 找到喜歡的興趣並持續投入與紀錄,就能提升成功機會。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