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地陪伴憂鬱症患者】

每一次有「名人」輕生的新聞,我都特別的緊張,這個時間是最容易引發「模仿效應。」今天的影片我想跟大家聊聊,如果你有親人或朋友有憂鬱症,在最近這段時間,你應該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可能在想什麼?並且最後我會提供給你一個具體的步驟。希望你可以把文章看完。
《你可能不會得憂鬱症,但你一定會有憂鬱症的親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全球至少有3.5億的人罹患憂鬱症。在台灣,大約有200萬人有憂鬱症狀,比例約8.9%。其中重度憂鬱者,約佔5.2%。這個概念大概像是一個班級裡,可能有2到3人有憂鬱症狀,其中一人可能還是重度憂鬱。或許我們不一定會得憂鬱症,但我們身邊,非常有可能出現深受憂鬱困擾的朋友、親人。我得說,「如何陪伴憂鬱症患者」,是你必須要具備的技能。
我的父親有思覺失調加躁鬱症,後來他選擇在醫院輕生。我太太是中度憂鬱症患者,也有數次輕生的經驗。過去十年來,我在學校擔任輔導老師,前三年也只輔導過一位憂鬱症患者,後來,有憂鬱行緒的學生,每年人數幾乎以指數性的增長。每一位學生都要花非常長的時間陪伴,學校的輔導人力根本不夠。或者說,這永遠不會夠。
你有去過看過身心科嗎?你有去預約心理諮商過嗎?這些專業的醫療機構可以提供給憂鬱症患者非常多的幫助,但其實不好預約。這些機構不能像一般看感冒一樣,進去掛個號,不到10分鐘就可以看到醫生,常常都是要等個兩三個小時。看醫生,通常可以自己去。但你要一位憂鬱症患者去看醫生,那就是一件五星等級的任務。
憂鬱症患者可能連出房門都不願意,你還要他們自己去求助,在醫療院所裡待上個兩三個小時,那對他們來說,心理壓力是非常大的,這個任務基本上是非常困難的。除非,有人可以陪著他們去。當憂鬱情緒來的時候,通常是又快又急,而且那個時間可能是夜晚,是不太可能有專業機構營業,這時候,誰可以陪伴他們?還得是你這位親人啊!所以我認為,提升親人的「陪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親人的陪伴誤區》

但很遺憾的是,親人常常給憂鬱症患者的殺傷力最大。可能有原因有三個:

1.缺乏疾病瞭解:

許多人對於憂鬱症和其他心理疾病的認知並不充足。他們可能無法理解憂鬱症患者經歷的情緒和心理困擾,因此可能會誤解其行為或情緒變化。例如,他們可能會誤認為患者只是在裝病、懶散或過於情緒化,而這樣的誤解可能進一步傷害到患者。

2.過度淡化建議:

一旦憂鬱症患者向親人求助,大多數為了想幫助憂鬱症患者趕快跳脫當下情緒,就很容易說:「這沒什麼、你不要想太多。以前我也有過類似的經驗,這很容易克服的。」這類的過度淡化建議。但當下的情緒對憂鬱症患者來說,已經是一個重大事件了。但是得到的回應卻是:「你太小題大作了!」這無疑是另一記重拳襲來。

3.高壓情緒感染:

面對親人的憂鬱症,家庭成員自己也可能感到極大的壓力和困擾,加上還有原本的工作壓力、生活壓力,這些高壓的狀態同時襲來,可能會讓他們做出對憂鬱症患者不當的反應,因而影響到憂鬱症患者。例如,他們可能會這樣回應憂鬱症患者的求助:「我也很累很辛苦啊!你可以不要這樣嗎?」
其實我常常覺得,親人會給憂鬱症患者的不當陪伴,可能是來自於給自己有太高的標準。親人因為面對病患的求助,很想「趕快」幫他們脫離當下的情緒,於是就急著給建議。最容易提出的建議,就是自己過往的成功經驗。我們的社會很講究「成功見證」,認為成功見證多,那就代表這種作法的成功率很高,大家都照著執行就可以。例如,運動對於憂鬱症很有幫助,就鼓勵患者要多出去運動、曬太陽。但我們前面說過,患者可能連房門都出不去,你要還要他出去做運動?那就像是你叫一個正在肚子痛的人去慢跑一樣。慢跑的確有益身心健康,但恐怕不是正在陷入憂鬱情緒的人需要的良方。這時候,他們需要的是,緩解他們情緒的肚子痛。

《一招有效陪伴憂鬱症患者》

那身為憂鬱症患者的親人,應該如何正確的陪伴呢?方法很多,但我總結出一招提供給大家,希望幫助大家好執行。這一招就是「慢」。我們從以下四種情境跟大家解釋。
當你發現患者情緒低落,好像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動力,成天就窩在房間裡,連吃飯也不願意。你不要急著把他拉出房門,急著要他吃飯。因為這時候,他可能什麼事都不想做,你的著急,只會讓他更有壓力。那應該怎麼辦呢?既然他不願意出房門,那你可以進去陪他。問問他需不需要聊聊,你可以表示,你願意聽他說說話。當然,如果他還是不願意講,也不用勉強,就按著他的步調做適度的陪伴調整就好。至於不吃飯,一兩餐沒吃就算了,畢竟正處在憂鬱情緒的高峰,大概也很難有食慾。就當作在168吧!可以試著把一些容易咀嚼的食物放在患者觸手可及的地方。因為在憂鬱情緒的高峰,可能連走一步,咬一口都沒有力氣。如果有一些好吸收的能量果凍擺在旁邊,方便他們吸收。這樣給彼此一些空間的陪伴,對於親人與患者來說來說,負擔也會比較小,也會比較長久。
當患者情緒激動,不停哭泣時,不要急著安慰她,不要急著要她想開一點。反而是可以慢慢地聽他哭完,甚至請他多說一點當時的情緒或想到什麼,鼓勵他好好的哭一場。因為這樣的表達內心的感受,對患者來說,都是很好的情緒抒發。陪伴的親人在他哭的時候,要做什麼呢?你不要表達你的任何意見和想法,你就一直傾聽就好。但是傾聽不是坐在那邊都不講話,你要表現出你有在聽的樣子。我試過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認同他的最後一句話。例如:「嗯~原來如此,你現在很難過。」「我明白了,你現在什麼都不想做。」基本上就是當患者在講什麼,你就給予認同,並且重複最後一句話,就可以展現一種積極傾聽的感覺。這對陪伴的親人來說,也不會不知所措。
當患者透露出想要輕生的念頭,你不要急著糾正他,或者否定他。例如最近演藝圈名人CoCo李玟,他的輕生消息新聞滿天飛。這一定也會引起一些憂鬱症患者的模仿效應。尤其是部分特徵與李玟相似的人,更可能有模仿效應出現。例如年齡相仿、同樣長年深陷憂鬱症的患者、看似開朗內心掙扎的人,任何特徵投射到患者自己的身上,就有可能會開始思考輕生這件事。其實最近這個新聞出來,我非常的緊張,我也很怕我太太看到。第一天我就問他,這件事會不會影響你?我太太說,應該不會。但是第二天他就說,其實想輕生的念頭越來越明顯。因為年齡差不多,又久病纏身,對自己也沒自信,甚至沒成就,很不想拖累別人,所以很想一了百了。如果是你的家人跟你講這些,你大概會很緊張吧!當然,我也是。可是我還是秉持「慢」的原則,問問他的心路歷程,了解他的想法。中間也沒有阻止他想輕生的念頭,甚至,還認同理解他的想法。例如我就回她:「可以理解你不想拖累我,現在沒什麼活下去的動力吧!」你覺得我這樣回答很危險嗎?會不會引發他更想輕生?如果正在看影片的你,剛好也是憂鬱症患者,你可以在下面留言區,說說你聽完這個認同的說法,你有什麼感覺?我太太昨天也沒有做出什麼事,就繼續在我耳邊說他的心路歷程。而我也慢慢地聽著。就這樣平安度過一晚。
最後,如果患者有自傷的行為,身為親人的你,應該怎麼辦?跟你們分享一次經驗,有一次我太太把碗打破,在手上劃出很大的傷痕。當時我評估應該不是割到動脈,沒有及時危險。於是我馬上收起緊張的情緒,然後慢慢跟他說:「你這個傷口有點大欸,要不要包紮一下?」你一定覺得我有病,居然還問他?應該馬上把他包紮傷口啊!我當時是想到,他可能需要看一下自己流血的樣子,讓他舒緩一下那股想要輕生的念頭。這是什麼意思?其實憂鬱症患者是連輕生都沒有動力的。如果今天他選擇做這件事,大概是內心已經太痛苦了。這時候他們需要用另一種方式來轉移心中的痛苦,最直接的選擇就是皮肉上的痛苦。看到血流出來,心中的痛苦也好像流出來一樣。手很痛,心就沒這麼痛了。所以在我評估沒有危險的情況下,願意讓他發洩一下。但你不要以為我當下很冷靜,其實我心裡很慌的。但我還是很努力隱藏自己的焦慮,很淡定幫他包紮傷口。因為我不希望他因為我的焦慮,再次責怪自己:「就是因為我自傷,讓先生擔心,我真是糟糕。」所以我盡量假裝雲淡風輕。當然,面對有實際自傷行為,你還是要評估是否有即時危險性,真的太嚴重還是要送急診,該限制行動就限制行動。但如果沒這麼危險,就「慢慢的陪伴」囉!
面對憂鬱症患者,親人要怎麼陪伴,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談的。如果你有想知道其他情境應該怎麼辦?你可以在下面留言,我會嘗試回應看看。如果你知道有誰正在陪伴憂鬱症患者,你可以把這篇文章的連結分享給他,希望可以給他一點幫助。或是你正被憂鬱情緒困擾,你也可以分享分享給你的家人,告訴他們應該怎麼幫助你。
慢慢的陪伴雖然花時間,但是卻可以給彼此最舒服的空間。
雲端輔導室,陪伴你生活大小事。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