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考要選哪個科系就讀時,是不是常常會有一些科系,讓你覺得看起來有點像,卻好像又有點不一樣的科系?今天就是要來介紹同學詢問度很高,卻常常搞不清楚的心理系與心輔系。如果你對這類科系有興趣,這篇文章應該可以幫助到你清楚地理解心理系跟心輔系的差異。看完這篇文章你會知道心理系、心輔系的差別;兩者的課程學習差異;適合就讀的學生類型;以及未來的工作發展方向等。
這篇文章是由我跟生涯規劃學科中心的老師一起設計,內容含金量滿滿,建議你要點讚收藏起來,未來有需要時才好找到這篇文章。那我們就開始吧!
頻道介紹
這是一個用生活實例提供專業輔導知識的頻道,希望能夠提供你在生活難題上的建議。我是47,每週8分鐘,雲端輔導室陪你聊聊心裡事。
心理系與心輔系的差別
如果我想念心理相關的科系,是一類組還是三類組?這大概是許多高中生疑惑的點。因為這決定了我高二以後的選組規劃、學測的考試科目,甚至學習歷程檔案的準備方向。
要很遺憾地告訴你,「心理相關」的科系,可能是一類組、也可能是三類組。學測涉及的科目,可能數AB、社會、自然都要準備。當然兩者也不是完全混在一起,這也是這篇文章想幫你分析的。簡單來說,目前大學領域中,心理系粗分在三類組、心輔系粗分在一類組。心理系、心輔系,差一個字,在大學學習內容、未來發展上可能有著不同的路徑,以下我們詳細展開說明。
心理系主要研究與個體外在行為及內在心智的相關科學
心理系的學習範疇包含心理學各面向基礎知識,舉凡普通心理學、臨床心理學、生理心理學、知覺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驗、心理實驗法等,涵括各項重點心理學專業,主要培養學生具備基礎心理學專業知識及具備應用相關專業之實務能力。
心輔系探討心理諮商相關領域
除心理學基本理論之外,心輔系更注重輔導諮商的基礎與應用,從人的觀點出發,強調諮商理論的應用與實踐。課程涵蓋諮商取向、個別諮商、團體諮商、諮商技巧、諮商實務、各項實習課程等多元面向,加深加廣累積心理實務經驗。不同學校發展重點各具特色,一般以學校輔導和社區工作為主要區分。
心理相關科系大學列表
這張表格整理出目前國內在大學學習階段設有心理相關科系的大學,有需要可以暫停截圖下來。
一般暨其他心理相關科系
- 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 國立政治大學心理系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 輔仁大學心理學系
- 中原大學心理學系
- 佛光大學心理學系
- 長榮大學健康心理學系
- 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 亞洲大學心理學系
-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學系
- 玄奘大學應用心理學系
- 慈濟大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
-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 國防大學心理及社會工作學系
諮商輔導相關科系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 國立清華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輔導學系
-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
- 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 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
-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國立暨南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
-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與健康心理諮商系
- 中國文化大學心理輔導學系
-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
- 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
- 銘傳大學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
心理系的課程介紹、適合哪種學生?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認知、情感及行為的科學,跨科學與人文;使用各種質化與量化的方法來探究人類的心智運作與行為模式,探索個體和群體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現象。以下是基本的介紹:
學科範疇
- 行為心理學:研究人類和動物的行為模式及其背後的原因。
- 認知心理學:探討記憶、學習、思維、決策等認知過程。
- 發展心理學:研究人類從嬰兒到老年的心理發展過程。
- 臨床與諮商心理學:診斷和治療心理障礙,提供心理健康輔導。
- 社會心理學:研究人際互動、社會影響和群體行為。
- 生物心理學:探討生物因素(如大腦和神經系統)對行為和心理過程的影響。
- 人格心理學:研究個體的性格特徵和人格發展。
- 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學原理改善教學和學習過程。
課程結構
心理系的課程設計通常包括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和實習經驗。除前面各學科之外,典型的課程尚有:心理學概論、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與評估
最常見的就業方向
心理相關科系畢業後常見的相關工作有:
- 臨床心理師或諮商師
- 學校心理師或教育心理師
- 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家
- 研究人員或大學教授
- 市場研究分析師
- 人力資源專員
順帶一提,臺灣目前沒有心理醫生,只有身心科醫生,以及需要心理或諮商碩士後完成全職實習的臨床和諮商心理師。如果是要「開藥」協助治療身心症患者,必須要是「醫學系」畢業的才可以唷!
心理學是一門廣泛且實用的學科,能夠幫助理解人類行為並應用於各種專業領域,這使得心理系成為一個多樣且充滿機會的學科選擇。除了要具備擅長科學與數學的能力,也需要親和力、主動關心他人,並樂意探究新事物等心理特質。
在興趣量表上的興趣類型有:
- 心理研究 (SI)
- 身心保健 (IS)
- 文藝傳播 (SA)
- 教育訓練 (SE)
心輔系的課程介紹、適合哪種學生?
心輔系發展著重於諮商輔導在學校或社區的應用,在基礎課程包含心理學與輔導原理等,也會學習輔導諮商專業課程,如個別諮商、諮商理論、諮商倫理等。許多相關系所會依照未來的生涯發展出路,規劃不同的專業課程,最常見的有以下三個發展方向:
學校輔導
課程中會著重在學校輔導與諮商、兒童與青少年諮商、團體輔導活動設計等課程,主要的目標是培育中小學輔導教師為主。
人力發展與資源管理
在課程中加入企業概論、人力資源管理、情緒心理學、招募與甄選、員工協助方案等課程,主要是培育人力資源管理員、教育訓練員、就業輔導人員、生涯發展師為主。
社區諮商
在課程中加入健康心理學、社區心理與諮商、伴侶與家族諮商、心理衡鑑等課程,目標是在培育社區及司法矯正機構人員,如心測/心輔員、觀護人、家事調停員為主。
能力特質
重視閱讀理解、寫作表達等認知能力,助人、照顧與培訓的能力;想就讀的學生最好能具備溫暖、真誠、觀察力、願意探究新事物、並樂意協助他人渡過難關、發展自身優勢並接納多元觀點。
興趣特性
喜歡做有關溝通、培訓、服務與分析的事情。看重助人專業,希望透過自己的付出,幫助需要的人,讓人們及社會更美好。喜歡社會心理學群的學生未來樣貌可能是:
- 學校的主管人員 (SE)
- 有創意的教師 (SA)
- 善於溝通的創意家 (AS)
- 善於分析的心理學家 (SI)
喜歡心理學類的學生未來也可能是關懷人的醫療人員 (IS)。
心理系、心輔系未來工作建議
在多元化和不斷變革的職場環境中,心理學系和心理輔導學系的畢業生在職場上有著廣闊的潛能及發展空間。心理學及輔導專業不僅培養學生在理論和實務上的能力,更注重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的技能。心理學或心理輔導學系畢業生未來出路有以下方向:
臨床與諮商心理師的道路
心理學系的學生可朝成為臨床或諮商心理師的方向努力。這條路徑需要在相關研究所完成學業、累積實習經驗,並通過專業證照考試。取得心理師資格後,可以在醫院、學校、社區中心工作,甚至開設自己的私人診所,為人們提供專業的心理健康服務。
教育機構的輔導專家
心理輔導學系的畢業生若修習教育學程並通過教師資格檢定,則有機會在教育機構擔任輔導老師。在這個角色中,將負責學生的生活、學習及職業生涯輔導,幫助學生在各個階段做出明智的決策及適應。
公共服務領域的專業人才
心理學和心理輔導的專業知識同樣適用於公共服務領域。畢業生可以透過公職考試,成為觀護人、心理測驗員等,於政府部門提供心理支持和輔導,幫助需要關懷的社會族群。
企業界的行為分析師
心理學系畢業生亦可將其專業在企業界發展,例如:人力資源、市場研究或消費者行為分析等領域。這些職位要求出色的溝通技巧和對人類行為的洞察,正是心理學專業所強調的重點。
科技與人工智能的跨學科應用
隨著科技進步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心理學的專業知識在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設計領域的應用日益增多。心理學畢業生可以參與這些跨學科領域的工作,利用對人類行為的理解,設計更加人性化的技術產品。
許多人想「唸心理」,以後的工作就是當「心理師、諮商師」,這樣的觀念其實太過狹隘。心理,就是一門基礎的學科,但凡跟心理有關的,都可以運用在你的工作之中。除了心理師、諮商師這種最直接的職業,如果你對於「人性」掌握度很高,在商管領域中,擁有心理專長的人,常常可以成為銷售冠軍、企業高級主管。在法政領域中,可以預判對方的預判,做出更正確的決定。總之,心理學系和心理輔導學系的畢業生應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探索多元化的職業道路。無論是在心理服務領域還是其他行業,心理學及輔導諮商的專業知識都將成為在職場上成功的重要資源。
代表人物案例
以下我在心理系、心輔系、商業界各舉一個代表人物案例:
蔡宇哲心理學博士
蔡宇哲是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博士,曾在高雄醫學大學心理系擔任助理教授,專精睡眠研究的他在2015年創辦《哇賽心理學》,以「理性中帶有溫暖,療癒中帶點知識」的講解方式,與大眾分享睡眠與心理學的奧妙。也經營Podcast及YouTube節目,將專業與研究轉換成許多線上課程。他將知識融入生活,透過生活事件或專訪來聊心理學,也出了很多心理學的科普書籍,例如:《好好休息-心不累、身體不疲憊、大腦不報廢的好眠人生實踐法》。他透過心理學科普知識的傳遞,讓大眾理性覺察自己,節目也獲得許多人的喜歡與肯定。他藉由心理學的專業訓練與理論背景,提供大眾親近生活的心理學應用知識,他的生涯選擇歷程可以說是將心理學知識普及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陳志恆是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諮商與輔導所,擁有諮商心理師證照。曾經是中學的輔導老師在校園服務近十年;工作之餘在網路上發表文章,隨著演講、出書邀約不斷,決心放下鐵飯碗,專心推廣教養觀念。他的父母雖然學歷都不高也不富裕,但非常顧家,也因此他從個人經驗中分享的教養建議真切實用,且對於青少年心理的洞察,更是深刻細膩。他出版的著作如《受傷的孩子壞掉的大人》、《正向聚焦》等受到大眾歡迎,他認為「為人父母,難免會在乎孩子的成績,但光靠學校老師或補習班是不夠的,父母的陪伴、引導與支持,才更關鍵。」他重視閱讀培養好習慣、陪伴孩子、信任孩子並放手,將許多心理學觀念,以自身的經驗跟觀察,深入淺出的提供許多教養的引導,對於現代父母在教養上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霍華德·舒爾茲(Howard Schultz)
霍華德·舒爾茲是北密西根大學:溝通學學士學位(包含心理學課程),他也是星巴克前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將星巴克從一個小型咖啡豆店轉變成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之一。星巴克「第三空間」的概念是霍華德·舒爾茲成功打造品牌的關鍵策略。這個概念旨在創造一個除了家和工作場所之外,人們可以放鬆、社交和工作的舒適環境。星巴克的店內設計注重舒適和功能性,提供柔和的燈光、舒適的座椅和背景音樂,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氛圍。免費Wi-Fi和電源插座吸引了需要工作的顧客,而友好的服務則讓顧客感到被重視和關懷。擁有心理專長的舒爾茲理解到,人們有社交互動和舒適感的需求,星巴克正是利用這一點,成為了顧客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店內經常舉辦社區活動,如音樂會和讀書會,增強與社區的聯繫,進一步強化「第三空間」的概念。這一策略不僅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和忠誠度,也使星巴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之一。
這些代表人物的故事顯示了心理學與輔導專業在不同領域的廣泛應用與影響力。無論是在臨床、教育、商業或是公共服務領域,他們都展現了專業知識如何轉化為實際行動,並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