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驟找回遺忘的學習歷程

最近在輔導學員討論怎麼寫學習歷程檔案時,發現普遍遇到一個問題:「之前沒記錄,現在都想不起來了!」我猜這也可能是你現在正在遇到的問題。

這禮拜第一階段放榜後,考生們要開始正式全力衝刺學習歷程檔案。如果你之前有「稍微」上傳學習歷程,現在拿出來看,應該不至於處在失憶狀態。但如果你之前沒有紀錄或是有些資料真的遺失,應該怎麼辦?

今天我會一步步帶你重新回憶「失去的學習歷程」。建議你現在到右下角按讚,這樣這支影片就會收藏起來,之後需要時就能快速找到。那我們就開始吧!

雖然以前到期末我們都不想要寫學習歷程,但現在想想,當時老師真是用心良苦。他們知道我們在高三時需要這些資料重新回溯,因此苦口婆心不斷提醒。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有一種「當初真應該聽老師的話」的後悔感?

如果有舊資料,即使以前寫得不好還可以再修改。但如果你現在只記得當初參加過某個活動,卻連細節都想不起來,更別說拿來寫學習歷程了。遇到這種狀況應該怎麼解決呢?

我給你四個步驟,幫助你快速找回遺失的學習歷程。


1. 以逆時間軸重新盤點學習經歷

將自己參加過的活動名稱一一羅列出來,可以幫助你盤點,但我建議以「逆時間軸」的方式進行,也就是從高三往回推。

因為越接近現在的活動,你的記憶會越清楚,回想起來比較容易。另外,高一時參加的活動,可能只是被學校規定或朋友邀約,並非你真正有意投入的經歷。因此,以高三為起點,逐步回溯你的學習歷程,能更有效找回那些真正投入過的活動。

如果你發現某類經歷從高中、國中,甚至國小都長期參與,這樣的活動記錄非常有說服力。反之,若只在國小或國中參與,則不必著墨太多。

這個步驟只需要列出活動名稱,不需要開始寫作或尋找詳細資料。


2. 分類、篩選及歸納學習經歷

第一階段放榜後,每位考生可能通過1至6個校系,每個校系的資料需求也不同,這容易讓人產生「數量壓迫感」。

看看你剛剛列出的活動清單,要嘛活動太少不知道怎麼辦,要嘛活動太多又雜亂無章,導致無從下筆。

這時,你需要開始分類與篩選。

分類方式

將性質相似的活動歸類。例如,參加了多場演講比賽(區賽、縣賽、全國賽),可統一歸在同一類別。

篩選原則

我建議以下三個篩選順序:

  1. 印象深刻且適用於所有科系
  2. 印象深刻但僅適用於特定科系
  3. 印象不深刻的活動可考慮捨棄

活動與科系的關聯性不是最優先的考量,因為我相信所有活動都能與不同科系連結。但如果印象不深刻,即使活動與科系高度相關,也難以寫出具說服力的個人標籤。


3. 有效率的深度了解科系的學習與發展

分類與篩選後,還不急著動筆。此時,你需要更深入了解所申請的校系。

因為已經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建議針對通過的校系做深入研究。最直接的方法是查閱系所網站,尤其是以下三個重點:

  1. 課程介紹:深入了解未來四年的學習內容。
  2. 教授專長: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否符合你的興趣?
  3. 系所歷史與人才培育方向:了解系所的發展脈絡,有助於判斷其未來人才培養方向。

這樣的研究能幫助你更加明確自己是否適合該科系。


4. 結構化自我提問

最後,在動筆前,進行結構化的自我提問,以確認內容符合校系的需求。

可以這樣問自己:

適配性

  • 我為什麼適合這個科系?
  • 哪些活動證明我適合就讀?

學習力

  • 學好這個科系的專業需要哪些能力?
  • 我在哪些活動中證明了這些能力?

獨特性

  • 我是否在競爭者中能力出眾?
  • 我是否有競爭者缺乏但能輔助科系學習的特質?

未來性

  • 這個科系培養的人才方向是什麼?
  • 我的活動經歷如何與未來規劃相符?

學習歷程思考公式

為了更清晰化你的備審邏輯,我提供一個簡單的思考公式:

篩選後的經歷 × 大學四年課程 × 科系人才圖像 ÷ 期待的未來生活

當前面三個元素越完整、含金量越高,你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越清晰,越能展示你適合該科系的理由。


總結

  1. 逆時間軸盤點,從高三回推。
  2. 分類篩選,聚焦深刻且具代表性的活動。
  3. 深度了解校系,針對課程、教授、人才培育方向深入研究。
  4. 結構化自我提問,確認適配性、學習力、獨特性、未來性。

學習歷程不是比誰寫得多,而是比誰更擅長歸納與總結。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