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新生們,進入高中之後你有沒有發現老師給訊息量很大,可能要同學提早去探索自己的目標科系、用心建置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還有要選課。對,高中開始可以選擇自己想要上的課唷!這可能是你上高中後要做的第一個決定,這次的課程選擇會造成什麼影響呢?如果沒有選到自己喜歡的課程,應該怎麼辦?
108課綱強調「一生一課表」,每一位同學都可以依據自身需求規劃高中課程。雖然沒有像大學選課機制那麼彈性,但大幅降低必修學分,改以加深加廣以及多元選修的課程取代,的確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
所謂的多元選修課是學校會依學生興趣、或需求開設課程內容,像是第二外語、通識課程、跨領域專題等,開放學生自主選課。學校會開設同時段多個班級同時跑班,也就是每週會有特定的時間你會離開班上,到你選擇的課程上課。這門課會你可能跟其他班選擇這門課的同學一起上課,過往你總是跟自己班同學一起上課的情境非常不同,對於高一的新生來說可能是非常新鮮的經驗。
那要如何選擇多元選修課呢?這個選擇會不會影響之後的升大學?可能是很多學生的共同疑問。針對這類問題,同學可以向學校會安排的課程諮詢師諮詢,,應該可以獲得相當直接的答案。
47老師針對多元選修的課程選擇,提出三個想法給你參考。「升學影響微乎其微」、「挑選不排斥的課程」、「目標提升學習技能」。
一、升學影響微乎其微
你可能聽過多元選修建議要選跟未來目標科系相關的課程,對未來升學比較有利。
因為這樣可以展現你對這類的課程有興趣,還可以上傳相關的學習歷程檔案當作佐證資料。但我卻不這麼認為,原因有兩個。
1.偏鄉差距的問題
大學至少有兩千個科系組,如果為了要跟科系有關,根本沒有一所高中能夠開出,符合每位學生需求的課程內容。就算用學群劃分,能夠開出18學群對應的課程也是少數大校。如果有少數學生對於冷門的科系學群有興趣,學校基於成本、人力考量,是非常不容易開課的,而這樣的情況在偏鄉高中更是明顯。
台灣教育最常被檢討的就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大學也不希望因為城鄉差距
失去可能的璞玉。所以兩年來就各種報導指出學習歷程不是軍備競賽,城鄉的差異都會納入大學的選才考量,不會因為你沒有上過什麼課,學習歷程檔案就輸給別人的情況發生。
2.專業度的問題
高中端光是為了找老師開課,可能就忙得焦頭爛額了,不太有什麼篩選師資的狀況。而願意上課的老師,也都會花很多時間備課,但大學教授會信任高中老師的專業嗎?
我認為多元選修不是要表現學生的專業,而是讓學生對不同領域有更多的接觸點。多元選修對升學的影響,我覺得微乎其微
二、挑不排斥的課程
大部分人應該會跟你說多元選修要挑有興趣的課程。如果你剛好有目標校系、剛好也是你的興趣、剛好學校又有開課、剛好又有讓你選到課,你就可以度過快樂的一學期。但這麼多剛好,感覺要天選之人才有辦法。
其實大多數的高中生對生涯目標都不太明確,這對許多大學生、成年人也都是一樣的。很多學生都只看熱門校系去選,例如醫學系、資工系、企管系等等,但這真的確定這些是你的興趣嗎?還是只是比較常聽到而已,裡面真的在學什麼你知道嗎?
我有一個德國親戚,他想念了解民族相關的科系,而他認為舞蹈經常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縮影,所以她下午會去上一些民族舞蹈課。這個是一名德國小孩經過深度的興趣探索得出來的目標科系:民族學系。但在台灣唸這種科系,可能都會覺得以後沒工作吧。這種文化與教育認知上的差異,就是我們應該要好好學習歐美國家的。
偏鄉教育資源比較缺乏,可能開不出學生有興趣的課,就算開了課,大家還要搶名額。因為一個班級容量有限,可能你手速不夠快,就選不到喜歡的課了,那未來一學期上課可能就沒什麼動力了。
其實大學選課、畢業求職也都會遇到一樣的狀況,而且缺額可能更少。因此47老師建議不排斥的課可能也可以放入你的選擇清單中唷。
三、提升各種學習技能
無論最後選到什麼課程,你的學習目標不應該由老師決定,而是由你決定。只有你自己決定學習目標,上課起來才會有方向感。我認為多元選修要影響學習歷程的原因,只有透過文字展現你在這門課中學到什麼而已。
那多元選修的學習目標應該怎麼制定呢?除了課程老師的基本要求以外,我認為你要著重在提升各種學習技能上。因為大學是專業的學習,如果你的基礎學習能力很好,比較能適應大學專業課程。因此我建議可以在多元選修中要學習「資料分析、文獻整理、歸納結論」這些通用型技能。因為這類的學習技能是每一種科系都需要的基本能力,你可以在這些多元選修的學習歷程檔案中,展現你具備整合資料的能力,並且提出你的個人觀點,將這些能力具體的展現在學習歷程檔案中,就能表現你的獨特亮點唷!
自動引用通知: E-port 學習情報誌 | 老師講了一大堆,所以到底多元選修怎麼修?
自動引用通知: where to buy sildenafil in 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