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傳播學群可能是最快樂的學群。
-
大學學習什麼樣的內容?
-
未來可以從事什麼樣的工作?
-
大眾傳播學群的評量尺規注重哪些部分?
大眾傳播學群簡介
大眾傳播學群主要學習傳播理論,以各種媒體將訊息以聲音、文字、影像等方式傳遞給人群,包括對訊息收集、媒體認識製作、評估訊息傳播的影響、傳播政策之擬定、傳播機構管理及資訊服務訓練等。
選才育才輔助系統-大眾傳播學群-ColleGo!
為什麼我會說大眾傳播學群會很快樂?主要是我認為大眾傳播學群學得東西很能夠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而且學習的難度不會太高,但卻是非常有深度的內容,什麼意思呢?像是你現在在看的YouTube影片、滑IG,這些人人都會做吧!但為什麼有的人的社群媒體可以有這麼多人訂閱關注,但我的影片卻沒人看?發的動態沒人按讚?這些都是需要大眾傳播學群的深度專業以及多元複合的領域。可能包括社會觀察、人類學、社會學、田野調查、商業邏輯等。
大眾傳播學群主要有五大學類,分別是大眾傳播學類、新聞學類、廣告學類、資訊傳播學類、廣播電視電影學類,不同的學類關注的項目不一樣。有的可能著重在影像、有的是聲音,不同傳播的媒介就需要學習不同的傳播專業,有興趣的同學記得上網查看看你想讀的學類。
另一個很快樂的原因,我覺得是學到的東西真的很實用。學習的過程,最怕就是學了不知道要幹嘛,例如高中時期的數學、國文。但是大眾傳播學群的上課與作業都非常活潑,也許你的作業就是拍攝一支特定主題的影片。除了影片的錄製、收音、後製,前期可能還需要寫影片的企劃、腳本等等,這些東西真的很能夠運用在生活中。例如我學會構圖、那我幫女朋友拍照時,可能就不會總是被唸:為什麼把我拍的這麼矮?為什麼我看起來這麼胖?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好像不用唸傳播也可以去走傳播。拍照、錄影、後製,甚至經營社群網站,自己上網學就會啦!幹嘛要念傳播?自從我開始經營YouTube以後,很多人都以為我是念傳播的,覺得我影片怎麼拍的這麼好!口齒清晰、內容充滿邏輯,但其實我壓根沒學過傳播。拍影片、寫腳本、後製都是我自己上網學的,而且現在頻道經營得有聲有色,所以是不是根本不用去讀傳播系?
其實我認為不然,我認為我跟傳播出身的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只是使用現在大家最常用的媒體傳播,但其實我沒有理論基礎,很多東西只是依樣畫葫蘆。媒體傳播的方式變化的非常快速,過去看電視,現在看YouTube;過去聽廣播,現在聽Podcast;過去看報紙、雜誌,現在看電子書。而且現在的傳播媒介越做越簡單,幾乎每個人都可以使用,但是如何有效使用這些媒體,其實需要非常多理論基礎以及實際經驗。例如聲音怎麼表達?字正腔圓就一定大家都喜歡嗎?還是面對不同角色時,需要運用不同的聲音表現,才能讓聽眾感受到那個畫面。或者一個好的運鏡,可以表現出來怎麼樣的情緒,這些都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跟學習。這些可以自己學嗎?我相信可以,但大學能提供的,是更高層次的部分,像是美感、傳播語言的敏感度,屬於思考的層次。這就像是前面我提到幾個基礎學群一樣,有深厚的基本功,做出來的成品更優質,有這樣扎實的美學與思維訓練,就可以更快速的接軌產業的核心項目,這絕對會比非本科系學生更具優勢。
你看到的那些光鮮亮麗的演出,背後都是一整套傳播系統的建構,包括燈光、場地、道具、行銷,每一個都缺一不可,而這些每一個都是扎扎實實的專業。
雖然傳播學群學習很快樂,但是出社會,其實是真的蠻辛苦的,例如你要跑新聞,颱風天你可能要站在淹水的地方播報。前一天新聞可能追到凌晨兩點,但早上要趕六點出刊,根本不用睡。那些拍戲拍電影,一天睡一小時的大有人在,不只演員,可能工作人員都要一起熬,如果對新聞媒體沒有熱情,真的會蠻吃力的。
傳播學群的訓練其實非常多元,而且能夠運用在各領域中。像現在自媒體這麼普及,任何人都有機會透過自媒體創業,或者各類公司也都需要傳播產業的行銷,要說傳播可能是每個人必備的基礎工作技能,也不是不可以唷!
大眾傳播學群評量尺規分析
在稍微了解大眾傳播學群後,那他們的評量尺規有那些值得討論的地方呢?我們馬上來看看。這次我們找了世新、銘傳、文化、政大、輔仁,分別有新聞學系、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新媒體傳播管理、廣電、影像傳播、廣告傳播、大眾傳播、資訊傳播大眾傳播學士班不分系等13科系。
- 修課紀錄:總成績最高,其次是語文、社會,最後是藝術、科技。前面我們提到傳播學群是綜合性的學習領域,那看的面向就不能太單一。總成績便可稍微了解學生在各方面的整體表現,另外也可看出學習態度與基礎學習能力,其實傳播產業也是蠻快速的,許多事情講就即時性,如果你的學習能力不錯,可以比別人快速學習相關知識技能,那你可能擁有比別人更適合就讀傳播學群的特質。語言是強調溝通表達能力,傳播就是一種表達,清楚且有邏輯的表達能力對傳播學群來說非常重要。但表達不只是口說而已,形式非常多元,包括圖文的應用、影像聲音的運用,都是重要的表達媒介。這樣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什麼藝術也是傳播學群要觀察的科目。社會主要拿來評估學生的人文素養、科技是因為有資訊傳播學系的納入,況且現在的傳播產業運用到非常多的科技資訊,具備基本科技素養也是非常基本的項目。
- 課程學習成果:以實際作品、校系相關、寫作表達、歷程反思、創新整合為重點評估指標。具備與傳播相關的實際作品,可以看出學生對傳播的熱情以及能力。之前有不少同學有疑問,如果我在學習歷程中放影片連結教授會看嗎?別的學群我不知道,但如果是大眾傳播學群,絕對會看的機率大非常多。與其聽你說自己對傳播有多少熱情,不如直接看你的作品對他們來說更加實際。寫作表達與歷程反思很相關,你的歷程反思如果寫得跟別人都一樣,那一定沒有辦法有共鳴。我的頻道重點都放在如何讓教授可以被你的檔案吸引,講解各類文案觀念,如果你想要去傳播學群的同學,我每支影片你最好都要去看看,尤其是多元心得、百字簡介、標題這三支影片。創新整合也是傳播學群必要的能力,媒體產業不斷推陳出新,觀眾的胃口也是越來越刁。你沒有創新能力,基本上是不容易在傳播產業生存,建議同學在成果作品中,具體呈現你的創新整合能力。
- 多元表現:語言檢定與競賽分數最高,這就是一種量化的指標,被重點觀察是很容易理解的。競賽除了觀察表現以外,作品本身也是被關注的項目,雖然不一定得獎,但作品本身有價值,因此非修課紀錄也很高分就是這個原因。歷程反思的面積最大,可以在社團、幹部、服務學習與競賽中展現你的反思與個人特質,包括團隊合作、領導、溝通能力、組織創意語影音表達等。這裡想特別提的影音表達能力,現在是視頻的時代,比起看文字,大家更喜歡看影片,你知道今天全世界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我們可能要花80年才能看完嗎?但上傳的影片這麼多,誰的影片大家更喜歡呢?那就要考驗你的影音表達能力。
- 學生自述:對於校系的了解與生涯規劃,與其他學群一樣都很重視,適合就讀的個人特質,也是要重點描述的項目。比較特別的是議題探討的部分,研究論文時,我訪問一位傳播系的教授,他告訴我念適合念傳播的人,看問題的角度要不一樣。同樣一個事件,從不同的角度切入,做出的成品就會不同,我認為議題探討是要呈現學生看問題的角度,是否具備個人獨到的見解。
總結
- 大眾傳播學群注重的修課紀錄有總成績、語文、社會、藝術、科技。
- 課程學習成果強調實際作品、校系相關、寫作表達、歷程反思、創新整合。
- 多元表現重視語言檢定、競賽作品以及適合就讀的個人特質。
- 學生自述上要呈現對校系的了解,並且呈現個人對特定議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