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按照大學校系給評分指引,你的學習歷程可能沒有價值!

  • 如果你的學習歷程檔案,直接對應各校系公開的評分指引,你的學習歷程檔案分數可能不會太高唷!

  • 評分指引到底要怎麼用,才能讓你的學習歷程有價值?

各大學預計會在三月前公佈學習歷程檔案的評分指引,我相信不管是學校老師、補習班,甚至各大youtuber都告訴你,「一定要按照評分指引的內容進行撰寫」;但是我的看法不同,我認為如果你完全按照評分指引寫學習歷程,你的分數應該不會太高,為什麼?我從以下三點跟你分析

  1. 內容相似度太高。
  2. 主題太多無法聚焦。
  3. 評分指引內容未必完整。

內容相似度太高

如果一個校系的評分指引,他們的自主學習計畫希望學生呈現:「解決問題、邏輯組織、主動探索、創新能力、自我省察」,如果要申請這個校系的同學都按照這個評分指引來寫,那豈不是每份自主學習呈現的能力都差不多!而且同學通常會列點來寫,覺得這樣很有條理,殊不知這樣會讓你的自主學習完全沒特色。明明你這份自主學習能夠能展現「研究能力、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就因為評分指引沒寫,你就不敢呈現這些能力。我們要知道學習歷程檔案如果跟別人太過相似,那你的檔案基本上就沒價值,我每支影片都在教如何讓你的學習歷程有特色,其中最核心的心法就是:「寫真實具體的內容」。如果校系沒特別規定,基本上沒有任何格式。評分指引公開的目的,不是限縮同學的呈現樣態,只是給同學一個方向而已,上面寫的內容都是建議而已,你想多寫也可以,你不想寫也沒問題,主要目的是只要能夠展現你適合就讀這個校系,並且寫起來讓教授快速記住你,這才是最重要的。

主題太多無法聚焦

要怎麼樣讓教授記住你?我發現許多老師、同學方向都錯誤,很多人都想把自己所有的活動都放進去學習歷程檔案,其實這個作法是非常糟糕的。要知道,教授審查資料時間很短,你寫了一大堆的活動,又因為篇幅限制,每個活動都寫一點點東西,那在教授眼中是無法產生記憶點的。我在「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這支影片中教大家用一個主軸去串聯其他的活動,目的不是讓大家去寫很多活動心得,而是讓教授記住你。如果你發現你無法用一個主軸去串接每個活動,那你可以只寫其中一兩個印象深刻的活動就好,內容必須要寫得很細節,不要只有空泛的反思心得,我舉個例子你就知道了。例如你想在學生自述中寫你的小論文,都會寫我學習到資料查找與分析的能力,但你知道嗎?我沒寫這篇小論文,我也寫得出來這種內容,那你這裡的小論文心得就有寫跟沒寫是一樣的,應該要寫得內容是:「我查找了五篇期刊,搜集了148筆的問卷資料,運用了哪些理論,整理出六大論點!」不管是高中歷程反思、多元心得800字,都應該是你學習歷程的摘錄。但要注意的是,因為篇幅有限,我們不能每個活動都摘錄一點點,而是要聚焦在一個印象深刻的事件中,做深度的描述,這樣才可以讓教授記住你。你有10個多元表現,在高中歷程反思中只提一個,絕對會比你講10個多元表現來得好,請記住一個原則:「少比多好、深比廣好!」

評分指引的內容未必完整

你有申請同類型校系的同學,當你把它們的評分指引拿出來一對比,你會發現同樣都是企管系,有的指引要寫團隊合作,有的卻沒寫?難道那些沒寫的,他們不需要團隊合作這項特質?,這你用膝蓋想就知道不可能。我想會發生這種狀況,可能是校系在提供評分指引時,考慮的面向不同,也可能當下剛好沒想到就沒寫上去了,但沒寫上去的絕對不是代表他們不在意。如果你對校系有充分的認識,你一定會知道企管系需要的特質與能力,就算評分指引沒寫,你也必須在你的檔案中呈現。去年有一條新聞,評分指引的內容與簡章不符,簡章上沒有的,指引卻有,搞得高中生不知道該怎麼辦,常常打電話過去問,也得不到答案,這些都顯示出評分指引不夠完整的地方。

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個混亂的局面呢?我給同學一個建議,你不要只看一個評分指引,你可以挑三五個同樣性質校系的評分指引,拿出來比較一下,用更高更全面的評分指引視野來寫你的學習歷程檔案。其實我已經示範18次了,過去這段時間,我已經把18學群的評分指引分析的文章都po出來了,,每個學群都至少找了10個評分指引來比較,歸納出這個學群大致上需要的能力指標,讓同學在寫這個學群的學習歷程,能有更寬廣的視野來寫,如果你不會,或者你懶得去分析不同學校的尺規,你可以去我之前的文章中,找你要申請的學群。或者你也可以購買這本我寫的「第一本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尺規,贏在18學群起跑點!」這是市面上第一本在討論評量尺規的書籍,每個學群我都歸納出一個通用性的評量尺規,有興趣的可以在下方留言:「+1」。

雖然這只是一本工具書,但對我來說也是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希望不管是透過影片、書籍,都可以幫助每位考生都可以順利上岸。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