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備審資料,是要重點呈現個人獨特性還是與科系相關性?我猜你可能沒想過這個問題。我今天跟你分析一下兩者的優劣,還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呈現你的優勢。
常見的錯誤寫法
我先來猜猜你在寫備審資料時,高中學習歷程反思(O)應該就是把自己很有優勢或特色的活動寫進去。接著在各項有利審查資料,就是一個活動一個活動的接力寫出來。稍微有點概念的同學,就會盡量把這些活動經歷跟科系屬性做連結。但你有想過嗎?會跟你報名相同科系的同學,拿得出手的活動經歷,是不會很可能跟你的經歷重疊性會很高?
理工類的可能都是各種科展競賽、語文類就是各類語言證明、社會心理學群的可能就是各種愛心服務活動,為什麼我會猜得到?因為你高中可以跟科系有關的活動,不外乎就是這些項目。為了表現你「適合」這個科系,大概每個人提出來的活動經歷都差不多。最近不少同學給我看了他們要提交給特殊選才的資料,重疊性真的很高。這樣的資料丟出去,我認為完全沒有個人標籤,很容易就被教授忽略。
這時候另外一派聲音可能就會出現:「同學的備審資料要展現特殊性!」要提出別人沒有的特色表現,OK!那要申請物理系的,你告訴我你喜歡彈吉他,甚至有街頭藝人執照。
嗯…
機械系你告訴我你國文很好,很有文學素養。OK!雖然這樣很特殊,但…台大機械學測都不看國文了。這些毫不相干的東西你敢放上去嗎?就算你敢,你們老師、爸媽應該也都會阻止你吧!這時候是不是陷入一種兩難的地步?
- 我應該放跟科系有關的活動,來證明我適合唸這個科系;但這些活動好像大家都有,如果我的名次又不如別人,好像就不夠亮眼。
- 如果我放一些我個人很有特色的經歷,但跟科系搭不上邊,這樣好像又怪怪的。那應該怎麼辦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跟你們說個小故事。
從設計變成社工
去年我在網路上輔導一名學生做備審時,他是很認真的同學,學測考完沒多久就把資料做完了。當時他想走設計類的科系,我也一步步陪他把資料建置完畢。因為他是設計類的,所以其實蠻多作品的,其中有一個作品我印象很深刻,就是他幫阿嬤做了一個小腿伸展板。因為阿嬤年紀大不方便彎腰,但是腿部又需要做拉伸,所以他就做了一個蠻有質感的伸展板,這塊伸展板也變成整份檔案的核心;但是後來學測放榜,幾個重點科目沒達標,就改填社工系。等到他把檔案修改完畢後給我看,那個伸展板居然不見了!
我就問他:「怎麼不放伸展板了?」
這位學生回我說:「因為他們老師那個作品跟社福無關,不需要放。」於是他的檔案核心就改成了各種服務學習。
我想他與他的老師有這樣的想法非常合理,但這樣,不就跟其他人的資料差不多了嗎?沒錯,你們的學姊跟你們遇到同樣的問題。
我後來就跟你們學姊說,你整份檔案什麼都可以捨棄,唯獨那個伸展板不能捨棄。因為那塊伸展版是你為了你阿嬤的需求,特別設計出來的一個復健工具。身為一位社會福利工作人員,不就是要站在個案的角度幫個案找到資源。而你,就是站在阿嬤的角度,做出這塊伸展版的。所有要去申請社福系的人,都是丟各種服務學習,絕對不會有人有這個「設計」作品,這塊伸展板就是屬於你最獨特的標籤。
我想聽到這邊,你應該對這塊伸展板印象很深刻吧!我猜,當時看到的教授也會印象深刻。
備審資料要重視相關性還是獨特性?
藉由這個例子,我想跟你說說,有關於備審資料中,我們應該著重在相關性還是獨特性這件事。我的答案是:「從獨特中找到相關性。」這不是兩者的中庸之道唷!這是我認為唯一的解法。從獨特中找到相關性是有順序的,先找到獨特的經驗,這種經驗通常是你投入很多心力的活動,再從中找到一個特殊的連結點,把這個特殊活動與科系做連結。要做到這件事,就需要對科系的了解要非常到位。回到剛才伸展版的例子,社福系是不是在你腦海中只是一個幫助人的科系,所以他需要同理心、關懷能力。如果你對社福系的理解只有到這種程度,那你也只能夠連結到這麼表面的東西而已。要知道,社福系有分政策面與實作面,政策面就是透過制度來改善環境,要設計出良好的制度,就需要有社會學的巨觀思維。如此就需要政策分析、數據判斷這種能力。而實作面除了去關心個案,你還需要呈現你的專業助人技巧。社工與志工最大的差別,就是是否是一位專業的助人者。所謂的專業,包括撰寫個案記錄、提供資源協助個案解決困難。當我稍微詳細一點點對社福系的認識,是不是就有很多的連結點。假如我最喜歡歷史,我會試著去分析其中的脈絡,作出精準的摘要,那這樣的能力,不就可以在政策分析上,以及個案記錄的撰寫上都可以完美連結。試問有多少個報社福系的會說自己喜歡讀歷史?會說自己有設計木工作品?
你可以發現到這樣的內容表現手法,是非常客製化的。是需要透過深度對談才有機會幫你挖掘出來,如果當初我沒有跟那位伸展版學生多聊聊,其實我也無法幫他找到這個屬於他的個人標籤。
總結
我們要去思考特殊選才中對手的特性,從個人的獨特經驗中去找尋科系的連結點。盡量從自己投入最多的活動中下手,並且對於科系有全面的認識,進而找到屬於自己專屬的個人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