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話文解釋學習歷程「三重二不」原則

學習歷程檔案的評分原則,招聯會匯整出「三重二不」的評分原則,但你看得懂嗎?今天針對這個評分原則,我想試著來解釋一下,用更白話的方式,希望可以讓你更理解「三重二不」。

(一)重視學生基本素養所展現的核心能力:校系在審查備審資料時,是從學生提供的資料所呈現的動機、行動、成果、感想,藉此觀察學生是否具備解決問題、學習熱忱、邏輯推理、溝通表達、團隊合作、批判思考等一般能力,再綜合判斷學生入學後是不是能夠順利學習、適應發展;因此,大學重視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的能力表現,看見考科成績以外的基本素養。

這段的關鍵字是,「判斷學生入學後,能否順利學習」。興趣雖然很重要,但大學是專業領域的學習,每所校系需要的能力不同,而能力不止是從考試中看出,還有許多考試無法檢測的能力需要透過學習歷程檔案中呈現。假設你的數學不錯,但邏輯能力不夠強,跑去唸熱門的資工系,相信你會讀得很辛苦。同樣的,如果你想念傳播學院,但你的影片剪輯、企劃能力、甚至看事情的角度都無法從考試中呈現,學習歷程就是你很好表現自己適合就讀該校系的地方。

因此,學生要呈現出來的核心能力,不是說自己多厲害,多完美;重點在於你是否足夠了解校系需要的核心能力。

(二)重視學生在校內的學習活動:大學審查重心是以高中校內的學習活動為主,因此準備備審資料應以校內學習成果為核心。大學在111年學習準備建議方向更加強化此一原則,除了以修課紀錄外,課程學習成果亦為高中校內課程中製作的書面報告、實作作品、自然科學領域探究與實作成果、社會領域探究活動成果。
這段的關鍵字是「重視校內學習活動」。許多同學都以為,要出國比賽、要參加大學營隊等等,才有利於學習歷程。但招聯會在這說明,以學校內的學習活動為核心,發展同學的學習歷程檔案,其中又特別強調課程學習成果的書面報告。我以前提過,學習歷程檔案中,課程學習成果是過往沒有的檔案類型,這部分需要對應課程、以及教師認證,是相當嚴格學習歷程檔案。雖然不能說課程學習成果最重要,但我們可以這樣推論。

只要是符合「校內、學習活動、書面報告、實作成果」都是同學的重點檔案。

(三)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大學重視學生能否從自主學習的軌跡中,用自己選擇的資料及適合形式,在備審資料呈現學習動機、熱情與學系的契合度,不會只關注學生學習的成績與成果。學生不應透過他人或補習班來刻意美化資料,否則校系在審查備審資料時,反而會因為沒有關連、失真資料或他人代工的文件,看不到學生真實的學習面貌及個人特質,學生也會在參加面試時無法回答審查委員的詢問,影響大學對學生的評價。

這段的關鍵字是「學生自己做」。到底找補習班指導,或找專業團隊代工學習歷程檔案,教授看不看得出來?如果你問我,我會比較傾向看不出來。原因是補習班與代工團隊也在進步,我曾經假裝學生打電話過去詢問,我發現他們對個人資料會問得蠻詳細的,藉此客製化你的學習歷程檔案。但是補習班的內容還是偏向罐頭式的標準答案、專業代工團隊則是過於專業,兩者都不具有「學生味」。據我所知,這種過於完美的檔案,都不會是最高分,因為教授會懷疑你做假。想想,你花了大把鈔票,卻因為太完美被扣分,我怎麼算都不是很划算。而且教授應該會特別針對這種完美檔案提問,你面試壓力就會大了。

因此,學習歷程檔案,一定要自己做,才有機會最高分,面試才會輕鬆。

(四)不是學系所列的所有項次都要具備,大學重視多面向的參採:大學對於備審資料的審查一直是「綜合評量」,因此學生可以透過不同面向的資料來展現自己的特質與能力。各學系所列的項次並不是要求學生必須全部具備;學系在審查時,也並非逐項給分,而是以學生所提供的資料情形,據以綜合評量,學生不需要過度準備、樣樣具備。

這段的關鍵字是「多面向參採」,不用每項都具備我們已經講過無數次了,但我相信,不管如何,同學還是會盡量的傳好傳滿,這點無可厚非。但我們要理解多面向參採的意思,學習歷程檔案不是逐項評量,而是全部看完,再給你一個總體分數。在短時間評大量檔案的教授,應該沒時間去一個一個計較你有沒有缺交什麼檔案,而是全部看完,就從他的印象中給你一個分數。因此我建議,用文案的概念,來包裝你的學習歷程,讓教授深深記住你的「一個重點」。文案式的學習歷程寫法,是我將「網路流量、學習歷程」融合在一起的獨家寫法。如果你想了解,我有錄製一堂15分鐘的免費公開課,你可以去看看唷!【文案式學習歷程寫作免費公開課連結】

因此,你交幾份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教授是否記住你。

(五)不是以量取勝,大學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反思:大學對學生備審資料採綜合性評量,重視的是學生「從中學到甚麼?」;「在其中展現了哪些能力與特質?」而不是只看件數來集點計分。因此在準備備審資料時,應簡要、清楚呈現,並非以量取勝,同時務必要展現所送資料的學習反思,才能讓大學感受到考生的學習動機與熱情。

這段的關鍵字是「簡要呈現」。其實第四、第五有一點像,但是第五點主要在表達如何簡要清楚呈現反思,藉此展現學習動機與熱情。我個人覺得這是有點困難的,要精簡呈現出在特定活動中的體驗與感悟,如果沒有相當的功力,對高中生來說是相當難以達到的。因為中學階段我們只有作文訓練,而沒有文案訓練。作文是需要完整結構,且需要鋪陳的,但學習歷程不太適合這樣,主要是時間與數量的問題。再加上同學的經歷通常很豐富,過度濃縮的結果就容易變成流水帳。因此我建議使用「故事」的形式來表現,我的文案式寫作課也有完整教你怎麼寫出一個好故事唷!

因此不要寫太多項目,好好寫一個故事就可以展現你的反思與熱情。

———————————————————————————————————————————————-

我應該是第一位提出「歸納評量尺規原則」的人,在109年時我就發表「大學多元入學制度個人申請管道學習歷程檔案評量尺規建構之研究」,當時我將六所校系提出的「學習歷程準備指引」歸納出一個「通用性學習歷程評量尺規自我檢核表」,裡面有20個向度,提供師生進行一個學習歷程的自我檢核。111年我更是延伸出了一本「18學群評量尺規分析」每個學群都至少挑出10校系進行歸納分析,各自整理出「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學生自述」等四個面向的評量尺規分析表。如果你想要,可以在下面的連結索取或購買。

免費電子書領取:通用型學習歷程評量尺規自我檢核表

實體書籍購買連結:18學群評量尺規分析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