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不用懂太多,只要知道四件事就好!

繁星推薦攻略:理解規則與選填策略

寒假結束,下週就是學測放榜的日子,而繁星推薦是第一個要使用學測成績的升學管道。但我發現不少人對於繁星充滿錯誤期待,而且在規則理解上有許多的誤解。今天我來簡單說明一下繁星規則,以及如何選填的策略,避免你因為錯誤的期待錯失繁星錄取的機會。那我們就開始吧!

繁星推薦的規則說明

繁星的規則非常複雜,我先直接說結論:關於繁星推薦,你只要了解四點就夠了:

  1. 填一個最喜歡的志願
  2. 交200塊
  3. 填其他志願
  4. 等放榜

對於考生來說,只要讓自己的成績維持在校排前50%,並且三年都在同一間學校就讀,之後的繁星推薦程序學校都會幫你處理好。同學只要完成上述四個步驟,就可以參與繁星推薦。繁星的規則其實都不知道也沒關係,因為懂規則也不會讓你提高錄取率。但如果你真的很想了解,你就花點時間看完吧!

繁星推薦的資格限制

只要你同時符合應屆生、非轉學生、校排前50%三個條件,就可以參加當年度的繁星推薦。

繁星推薦的規則說明

我通常會從三個角度來說明:學生端、高中端、大學端。

學生端

從學生端來看,每個學生最後僅能填一個志願來成為特定大學的校內代表。這個志願要怎麼填呢?主要從兩個思考點填志願:「錄取導向」或「生涯導向」。如果希望可以在繁星就錄取上榜,同學要盡量爭取優先的推薦順序,擁有「順位一」的排序錄取機會最大。但是否要為了順位一而屈就自己的生涯目標,例如本來具備頂尖大學實力,但為了繁星上榜低填志願,這就是同學家長需要評估的。後面我會再提出繁星的選填策略建議。

高中端

從高中端的角度來看,繁星推薦的順位是看大學、學群,而不是看科系。前面我提到的順位指得也是同學在特定大學的學群推薦順位。繁星目前總共有8個學群分類:

  1. 第一學群:文法商社會組學群
  2. 第二學群:理工類學群
  3. 第三學群:排除醫學、牙醫以外的生物醫療學群
  4. 第四到第七學群:音樂美術舞蹈體育學群(只有相對應的藝才班才可以參加)
  5. 第八學群:醫學系、牙醫系

規則上各學群有點差異,我後面會另外說明。而學生填好自己喜歡的志願,學校會自動幫忙分到學群。例如填台大法律,就會被分配到台大第一學群;填逢甲電機就會分配到逢甲第二學群等。學生完全不用擔心這問題。

每個學群只能推薦兩個名額。如果今天有三個以上的同學想推相同學校的第一學群怎麼辦?這時候就看各自高中怎麼推派出比較有利的學生。一般來說通常是比在校成績。舉例來說,甲乙丙三人都要推台大第一學群,丙的在校成績最低,丙就因此落選。但丙還是想唸台大,丙就可以去競爭台大第二學群,依此類推。

擠進名單成為校內代表還不夠,同一間大學的推薦名單還要排順位。一到三學群一起排出1~6名;四五六七八學群各自排出1、2名。這些順位是之後大學端要挑人用的。確認自己成為某大學的代表後,就可以開始填自己所屬的大學學群的其他志願了。

這是什麼意思?當你成為清大第二學群的代表,清大第二學群的其他科系都有可能成為你的志願。有關於可填志願數,每個大學每個學群都有可填志願上限數,而且成績要有達標才能填。但可以填的志願可能不少,所以繁星同學相當於有一排志願子彈可以用。到目前為止聽得懂嗎?聽不懂沒關係,你就填好自己喜歡的志願,剩下的學校都會幫你處理好。

大學端

繁星總共有兩輪分發。這個兩輪分發許多同學都誤會,以為第一順位參加第一輪,第二順位參加第二輪或者以第二輪推薦為目標。這是完全不對的,一二輪分發是同時進行,有缺額才有第二輪。第一輪的分發有一個限制,就是單一大學對單一高中只能收一名。所以各高中把推薦出去的6個學生排序,順位一的同學優先出去跟其他學校比。一旦順位一同學填的一整排志願中有一個錄取了,順位2~6名的同學就沒有第一輪分發的機會了。

那什麼時候會有第二輪分發呢?就是有缺額的情況下。假設A大學所有科系的繁星總名額有50個,但今天只來40個高中,那這樣就會缺10個,這10個缺額就會用第二輪分發來找學生。第二輪分發就看誰優秀誰就錄取,就沒有單一高中只能收一名的限制了。

說到這邊可能就會有同學想到,那我如果是高中推薦順位二以後,是不是就沒機會了?準確一點來說是機會小很多,因為順位一同學會優先出去跟其他人比,除非他填的志願都沒錄取,就會派順位二出去比。也許你會想,順位一都沒上了,順位二怎麼可能會上?其實是有可能的,因為順位一同學不一定把全部志願都填進去。如果他只填了一個志願,那個志願只錄取5個學生,結果總共來6個不同高中,就可能輸給其他學校的同學。如果順位一也沒填其他志願,就宣告落榜,那就換順位二出去。假設順位二同學喜歡的志願,名額有10個,卻只來8個學校,那就順利上榜了。

這就像撕榜那樣的概念,只是你不用去現場,一切都是電腦作業。繁星最容易搞混的,就是這三個不同角度的切入點:學生是科系志願為單位,高中是學群為單位,大學是以學校為單位。還是聽不懂嗎?沒關係,電腦都會幫你處理好,你只要填一個志願、交200塊,再填其他志願、等放榜。

真正的繁星推薦策略

這些規則其實對你影響沒這麼大,那些說要懂規則才能制定策略的補習班,都是在嚇唬你的。真正應對繁星策略只有兩個:

  1. 提升自己的在校成績
  2. 找到真正喜歡的科系

提升成績這塊我想不用多解釋,在校成績越好,你就越有機會讓自己的順位往前,高中就好好用功讀書就對了。第二點就很重要了,不是那種說要讀自己喜歡的科系,不然會後悔一輩子那種勸世說法,而是繁星有一條規則你一定要記住:繁星錄取者,不管你要不要就讀,都不能參加個人申請與科大申請。

整支影片你都可以忘記,只有這點一定要記住。也因為這條規則,我強烈建議繁星志願,一定要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系。如果一旦不幸錄取自己沒這麼喜歡的科系,要嘛你就去讀,要嘛放棄繁星去七月分科測驗。很多人會問我繁星怎麼做落點分析,我只會回答你:繁星不用做落點,填喜歡的就好,沒上就算了。

要知道,繁星優先比的是在校成績百分比,後面比序有時候都不一定用得到。這當中牽扯到因素太多,包括當年度考題難易度、名額多寡,前幾年的百分比分布狀況,報名人數的多寡,比序項目用到哪一個等等。有太多的不確定,而且名額大概只佔15%。對我而言,繁星不是一種升學策略,而是一個嘗試機會,只要填自己喜歡的科系,錄取很好、沒錄取就算了,再去拼55%個人申請名額就好。

再強調一次,繁星一旦錄取,就不能參加個人申請。第四五六七八學群,規則上也跟整體繁星規則大致雷同,也是每個學群推薦兩名,也需要排推薦順位。只是他們獨立排名,與前面一二三學群同學不相干。唯一不太一樣的是第八學群需要面試,面試時間有可能會跟個人申請面試重疊。所以推薦第八學群的學生,通過繁星第一階段,又參加個人申請。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假設甲同學繁星通過長庚醫學系,又參加且通過台大醫學系、台大電機系、台大法律系、陽明醫學系個人申請,面試當天如有神助,全部都正取,但是最後甲同學沒得選擇,只能去長庚醫學系就讀,不然就要去分科測驗了。

這也回到我前面一再強調,只要繁星錄取,就不能再參與個人申請是一樣的意思。只是第八學群時程比較長,會跟個人申請時間重疊而已。最後還是以繁星錄取為優先,個人申請的正取全部得作廢。因此不管你是第幾學群,繁星一定要是自己最喜歡的科系。

總結

關於繁星推薦你只要懂:

  1. 填一個喜歡志願
  2. 交200塊
  3. 填其他志願
  4. 等放榜

適合繁星的學生與策略

  1. 有明確目標校系與強烈動機者
  2. 確保校內順位盡量往前機會最大
  3. 一二輪分發是同時進行,有缺額才有第二輪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繁星推薦的規則和策略,祝你錄取心儀的學校!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