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學習歷程檔案,你是不是想著要怎麼寫好,就很困難了。因為你可能連什麼是好的學習歷程檔案都不太知道,我猜你聽到最多的答案可能是:「教授喜歡的?」但我要跟你說,好的學習歷程還不夠,你要寫出「偉大」的學習歷程檔案。
Toms鞋子
我跟我太太結婚時,指定要穿Toms的鞋子,原因是這樣的。當時我們正在籌辦婚禮,服裝就是婚禮中很需要傷腦筋的部分。當時我們西裝禮服都選好了,就剩下新鞋子的選購。因為我平時不太穿皮鞋,我太太愛穿拖鞋,所以我們都希望找到一雙好穿的的「婚禮鞋款」。我們也走了好幾家百貨公司,每次進去試穿前,櫃務人員就會很親切的問我們的需求,並且幫我們挑選適合的鞋子。每次的體驗都很好,但我們心想,再去看看下一家,會不會有更好的,但是這個想法卻在Toms鞋店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當我們走進去Toms的店中,告訴店員我們要買婚禮的鞋子,店員居然沒有問我們的需求,也沒有介紹他們的最新鞋款,而是問我們一個問題:「你知道我們公司有一個宗旨嗎?當你買一雙Toms的鞋子,我們就會捐一雙鞋給有需要的國家,保護他們的雙足。」我就問他:「為什麼?」店員說,因為他們創辦人布雷克‧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到阿根廷旅行時,看到許多孩童因為沒鞋子可以穿,雙腳經常受傷發炎,才讓他想要開始為孩童募鞋的想法,因此開始了「One for One」(每賣出一雙鞋子,就送一雙給孩子)的計畫,現在已經送出3500萬雙鞋了(2014年)。當我們聽到這個故事,我跟太太眼神示意一下,連試穿都沒試穿就決定穿Toms的鞋子走進婚禮,還一口氣買了四雙。
黃金圈理論
你注意到了嗎?本來我們在乎的是好穿、好看的婚禮鞋款,但最後我們卻被「One for One」的理念吸引,因為我們希望我們的婚姻是祝福別人的婚姻,如果我們腳踩的鞋子可以祝福有需要的孩童,那就是最好的婚禮祝福。
2009年賽門・西奈克(Simon Sinek)在Ted演說中介紹了「黃金圈理論」,要鼓舞人心、要組織成功、要產品大賣,Why、How、What的黃金圈法則是我們必須要去學習的。
- Why就是理念、目的、動機。
- How就是方法、步驟。
- What就是功能、成果。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會著重去描述What跟How,因為這兩個東西最顯而易見。例如當我在找婚禮鞋款時,店員會告訴我這款鞋子質地多麼柔軟、不咬腳,久站不累、透氣舒適等等。我的反應是什麼?是穿完感覺良好,但我還想再看看有沒有其他家更好的,或更便宜的。因為這些功能是可以被看見量化的,如果我可以找到更好更便宜的鞋子,甚至還可以幫我客製化鞋款、送到我家,壞掉還可以到府維修等等,那我當然哪家提供更好的服務或品質,我就去哪一家了。
但是Why就不一樣了,這是一個無法被量化,只能感性的認同。當人們認同這個Why時,就會願意支持。如果就產品而言,購買行動就是最直接的支持。我太太常常說他腦波很弱,別人一講就買,我想是因為他比較感性吧!Why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它不容易被取代,「One for One」的品牌故事是專屬於Toms的Why。當人們認同這個理念,那就不會跑票,就像是我當下就決定要穿Toms的鞋子步入紅毯,好不好穿,品質服務如何對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們的品質真的不錯!)
「無可取代」的學習歷程檔案
講了這麼多黃金圈理論、Toms品牌故事,那跟學習歷程有什麼關係?你希望審查委員看著你的學習歷程檔案,是在挑誰比較好嗎?別人金牌我沒牌;別人中高級我低級。如果你的學習歷程檔案都在講What:你做什麼活動、你學習到什麼、成長到什麼;講How:你怎麼做這些事、用什麼方法、如何規劃,那你就是那些被挑選的拖鞋,只要有CP值更高的,你馬上就會被取代掉。
要成為名牌鞋、要讓審查委員看完學習歷程檔案就指定要你,就必須要講Why,講Why才可以讓你的學習歷程檔案偉大起來!
-
「你為什麼要去參加這個比賽?」
-
「你為什麼要去考這個檢定?」
-
「你為什麼要參加這個社團、服務學習?」
把Why寫出來,就會為你的學習歷程賦予意義。例如:「我參加小論文投稿競賽只拿到佳作,但參加比賽與得獎這件事不是我的重點,我之所以會做這個小論文是因為我對新住民在台灣生活適應的議題很有感觸。我們家就是來自越南的新住民,小時候我就被同學嘲笑我是『死外勞』,我無法理解同學為何要這樣針對我。或許我的家不是經濟弱勢,但我感覺到我是「適應弱勢」,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才是我參與這次小論文的投稿的目的。或許我的研究方法還不成熟,但我投入的心力是全部組員中最多的。我一個人就搜集了90%以上的問卷,並連續花了30小時分析完這些問卷且做出五頁的分析圖表…」
如果我們這次的小論文檔案重點都放在後面的研究方法與得獎事蹟,那就是把自己當作便宜拖鞋一樣,任由審查委員們挑選最優秀的學生。但當我們說出「Why」要做這份小論文,我們的學習歷程就會變得無可取代。
偉大的學習歷程檔案
無可取代還不夠,你還必須偉大。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東西無可取代,但這些東西我們也不一定會買來用。你知道一天上傳到YouTube的影片數量,我們需要80年才可以看得完。這麼巨量的影片資料庫,為什麼只有少數會被記住?手機品牌這麼多,為什麼我們只記得iPhone?因為這些都是偉大的作品。
我們的學習歷程沒有行銷預算,審查的教授只會花五分鐘時間看,這麼多的限制下,最容易成為偉大作品的方式就是「利他」。當你做的事是為了他人利益著想、促進社會進步為發想起點,你就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潛力品牌,成為下一雙Toms鞋款,那你的檔案就非常容易成為審查委員心中的唯一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