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個人申請名額新低衝擊?三個原則讓你戰勝多元入學。


不要被招生名額嚇到了

今年大學招生出現了一則有點恐怖的新聞:「112年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兩大管道創8年來新低!」看到這邊你會不會覺得今年很難拼繁星、填個人申請?我的看法剛好相反,今年繁星與個人申請你一定要好好把握,不然你可能會後悔到死。為什麼?我從下面三點跟你分析:

  1. 學測人口是23年來次低。
  2. 校系參採變動大。
  3. 去年的分科測驗影響。

雖然112年的招生名額下修,但別忘了,台灣也正在面臨嚴重的少子化的問題。大學端招生名額下修的原因是因為少子化的原因,才有寄存名額的方案來減緩大學招生不足的壓力。今年的學測人口是23年來的次低點,只比去年增加兩千人,而大學今年少將近兩千個名額,此消彼長下,兩方也沒什麼波動。況且我認為你看總名額其實不會影響太大,應該去看各校系的名額有沒有增減,那才有可能影響到個人申請的落點。

今年採計兩科的校系數為542個校系,比去年增加的101個;採計一科的校系,總共有217個校系,比去年多了21個;而採計三科的校系為885個,比去年少了46個;採計四科的校系有582個,比去年少了70個。簡單來說採計一科、兩科的校系數增加;三科以上的校系數減少。除了學測科目參採的下修,同時將數AB列入檢定的校系數增加。這樣的採計變動會帶來什麼呢效應?採計科目減少、數AB同時列入檢定,這代表著大學端的招生困境,希望降低招生門檻,增加招生流量。對學生來說,除了落點的影響,也給學生有更多的志願選擇空間。

「去年的分科測驗比個人申請更容易低分高就!」這個經驗讓不少學生打定主意只瞄準分科測驗,放棄麻煩的學習歷程。去年的狀況今年不會複製,所有的第一次到今年都變成有依可循。你認為分科測驗比較好考,別人不會認為嗎?我們的目標不是準備分科測驗,而是錄取心中的理想大學,就實務面來說,競爭對手越少的升學管道,才是所謂好考的升學管道。當大家都在瞄準分科測驗,你還認定這條路好走嗎?

勇敢填志願、專心備分科,做好時間分配!

2/23是學測成績放榜的日子,整個三月份所有人都會關注「落點分析」,同學要怎麼填志願,變成最頭痛的問題。有關於如何選擇個人申請的6個志願,47老師在這邊提供兩個建議:

  1. 填志願不要屈就。
  2. 做好時間分配。

所謂的落點分析,是用往年的數據來「預估」今年的分數,既然是預估,那就充斥的不穩定,一旦採計科目有所調整,那變動性更是無法預估。所幸現在科技發達,坊間有許多的專家會協助同學判斷情勢,學校老師也會給予建議,所以同學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去了解落點分析這些事,同學只需要「認識自己、了解科系」。好好問自己到底對那些科系有興趣,評估自己是否適合,想像10年後的自己。同時也需要接納自己的學業程度,如果你是均標的程度,你卻把目標放在頂尖大學,那就是不切實際。當你對自己、科系有充分的認識,就把這些目標科系拿去給老師、專家分析通過的勝算。如果評估勝算不高,同學可以考慮是否要往下降一級,但我建議同學要為自己的目標校系畫一條界線,如果明明自己的程度可以唸中前段的大學校系,但因為各種因素在個人申請不利,那就不要屈就,勇敢填理想志願,然後就乖乖準備分科測驗,等待3/30號一階放榜。當然人生也不是以大學為終點,如果你不想浪費時間,想提早上大學,把目標放在研究所、未來職場,那也是很好的決定,但前提是,你需要為自己的未來負責,做出不會後悔的決定。

準備學習歷程、面試、分科測驗,時間不夠怎麼辦?這不是你個人的問題,這是全國每個學生都會面臨到的困境,那成為時間管理大師就是你必須要學會的功課。同學應該要按照自己的需求分配自己的時間,如果需要47老師提供建議,我給的原則就是「五月以前每週不要花超過5小時寫學習歷程,未錄取以前都要認真準備分科測驗。」當你有效分配時間,做最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在目前的多元入學制度中,擁有「選擇權」。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