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個人申請的學測參採趨勢分析。不看國文真的會降低人文素養嗎?

10月25號甄選會公告112年個人申請各校系學測參採情況,大致有以下幾個重要觀察。面對這些訊息,我們應該如何解讀,以及採取什麼樣的策略呢?

學測參採的現象分析

參採兩科的校系數為542個校系,比去年增加的101個;同樣增加的還有參採一科的校系,總共有217個校系,比去年多了21個;而參採三科的校系為885個,反而比去年少了46個;參採四科的校系有582個,比去年少了70個。簡單來說參採一科、兩科的校系數增加;三科以上的校系數減少。除了學測科目參採的下修,同時將數AB列入檢定的校系數增加。

從這些訊息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三個現象

  1. 參採科目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2. 數AB同時列入檢定的校系數增加。
  3. 學測參採上是以選才需求出發?還是另闢流量池?

參採科目有逐漸減少的趨勢與影響

其實科目參採的減少,這不是第一次發生的現象。從過去「五選四」的政策宣布以前,大多科系的參採都已經下降到四科以下。而在這個政策宣布以後,五選三就一直是科系選才的大宗。換句話說,參採科目減少也是每個系所的共識。只是今年參採兩科的校系也增加了上百個,當參採科目越少時,會發生什麼狀況呢?

  1. 報名的踴躍度提高。
  2. 最低通過級分提高。

當參採科目減少時,同學比較容易避開不擅長的科目。例如今年台大的工學院許多科系到去年為止,都會看國、英、數A、自四科;但今年機械系、材料系等都不看國文了。這對於學生來說,想去台大工學院的同學,就不容易被國文擋住,那報名度必然會更踴躍;但因為報名人口增加,最後通過一階段篩選的級分也必然會提高。而這樣的情況如果放在參採兩科的校系,也會有同樣的效果,尤其是越前端的校系越明顯。對於大學端來說,可以招收到更符合校系需求的人才,但同時也得面對重複錄取的風險。例如同樣都是參採英文、數A、自然三科的台大電機系、機械系、材料系,那申請的人口就極度有可能是同一批人,當重複錄取的情況越嚴重,就越可能發生二階做白工的情況,就是一路被取到最後一名可能都備不足額,那時候名額就會回流到考試分發。同樣的邏輯可以想像,當考試分發的名額越多,那最後的錄取分數就容易下降。這時候新聞媒體就會下一些「某某科系分科測驗分數下滑這種標題。」我想這應該都是各校系不樂見的情況。

為了改善考生重複錄取的情況,台大在從107年開始就推行「校內聯合預分發」的方案。就是如果一名考生要參加兩個以上的台大二階段甄試,就需要填寫志願表。每位考生最多正取一個系,其他都是備取或未錄取;再加上台大會舉行聯合筆試,種種配套都是希望降低重複錄取的情況發生。但這些狀況都是發生在台大,其他學校有沒有這樣的配套就需要從簡章中去深入了解。

數AB同時列入檢定的校系數增加

我們都知道數A比較難,但會難到什麼程度,有點不好掌握,像去年就是史上最難,頂標才10級分。雖然去年才第一年分數AB,但可以想像,數AB的確是要分出數學程度的考試卷。而同時列入檢定的意思就是數AB其中一個達標就可以,這樣可以減少社會組的優秀學生因為數A被刷掉的情況。當一個科系還是需要一定的數學能力,但又擔心因為數學太難而刷掉太多學生,同時將數AB列入檢定項目,的確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例如東吳法律系,數AB其中一個需要達到均標才可以,但是在篩選上就不看數學。從科系屬性上來看,法律系是需要基礎的邏輯能力,而數學就是判斷學生邏輯很好的科目,這個在我之前的影片中有提過。

選才需求?另闢流量池?

除了頂大的參採科目轉變讓人關注,部分私校的學測參採同樣也有值得觀察的部分。像是東海歷史系不看國文;東吳物理系不看自然,這樣的參採方式透露出兩種招生想法。

  1. 鎖定偏才
  2. 流量池的調整

對於私校來說,鎖定會忠誠度高的學生比增加報名人數更重要。因為報名的人越多,分數就越高;但那這些高分的人都有更好的選擇,私校就很可能成為重複錄取的犧牲品。但如果是鎖定偏才,只看高度相關的單一學科,那這種學生選擇就比較少,忠誠度就比較高,程度也不會太低。像是112年只看社會一科的只有42個校系,從學校聲望上來看,東海歷史應該是第一首選;但如果同時看國文、社會,那可選擇校系數就達到162個。

另一個尋找忠誠度高的方式,是另闢新的流量池。112年共有205個校系參採英文、數A、自然,這是典型的自然組參採方式;但如果只參採英文、數A兩科就只剩34個校系,其中不乏物理、資工、電機、機械等理工學院。或許有的人會認為,理工學院不看學測自然,以後大學要怎麼辦?這部分我想用學生的興趣探索的角度來討論。如果我對理工學院是有興趣的,只是我的自然不好。而自然又同時是由物理、化學、生物、地科四科組成。也許我只是被化學、生物、地科拖累,但我物理還行,那這樣的參採方式對我而言,影響可能就沒想像中這麼大。我想,對於不用自然科來挑選的理工學院,他們所思考的流量池,是想找不會被學測自然中不相關的科目拖累到的學生,最後再用個專科筆試,就可以檢驗中學生的特質屬性。

不看國文會降低人文素養?

對於近期有許多人擔憂不參採國文會使台灣理工人才人文素養下降,降低學習意願。台大工學院的說法是,這樣的選才方式,是希望可以對準科系需求。我個人的看法是覺得還好,畢竟都可以考上台大,我想國文的水準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而且從性向測驗的角度來看,語言能力是每個學科的基礎,如果文意理解太差,就容易看不懂題目,那就可能不會考得太好(除了英文科)。況且,二類組龍頭:台大電機系一直以來,學測篩選也都沒有看國文(110之前超篩有看),到現在也還是維持得好好的。

我認為,「考試」永遠都無法激發學習的興趣,用參採國文這件事來維持理工人才的人文素養,其實蠻不符合教育原理的。比爾蓋茲、張忠謀,還有數不勝數的理工菁英都喜歡閱讀,比爾蓋茲甚至會為了閱讀,每年讓自己休一個長假。只有喜歡閱讀,才會持久,人文素養才有機會得到滋養。我相信學生們都會喜歡閱讀,像是小說、漫畫、雜誌都是閱讀的素材,但這些「考試」都不會考。如果理工學院真的想要找有人文素養的人才,不必透過考試,從學習歷程檔案中,看看這個學生是否有「閱讀」的經驗就可以找到了。

留言

購物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