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故事

創業,不只是賺錢;更要賺時間!

今天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我正式離開待了10年的學校「協同中學」,準備開始我的自媒體創業之旅。其實這個說法不是這麼正確,因為我其實一年前就開始規劃並且嘗試了,只是今天正式脫離學校組織,準備邁向「超級個體」之路。
我要先聲明,協同中學是一所非常優質的學校,經營的也非常好,在人口稀少的嘉義,幾乎沒有受到少子化的影響,是雲嘉一帶最好的私立首選品牌學校。而我在這所學校服務10年,最後四年還擔任輔導主任一職。每次出去告訴人家我在協同教書,都會被投以羨慕的眼光。這10年幾乎可以說順風順水,人生勝利組的代表。
其實我就算這樣穩穩地教書,一定可以安穩過一輩子。說到這邊,你一定會想:「這麼好的工作,你幹嘛還要離職創業?」
《離職創業真正的原因》
我的太太是中度憂鬱症患者,經過長期的治療雖已達到穩定,但情緒的波動依然存在。平日我在學校的工作至少10小時,而我家住在10樓,這也意味著她需要獨自在家10小時。我們住在遙遠的南部,並沒有親友在附近,使得我對她的安危擔憂不已。這個狀況讓我思考,我如何能更多時間陪伴?
而「47雲端輔導室」就是我尋找答案的結果。它讓我有機會在家工作,並且透過網路與學生進行輔導,即使是外校的孩子也能找到我。這是一種全新的工作與陪伴結合的形式,既讓我可以留在家中照顧太太,又讓我能夠照顧更多的學生。
很多人都以為我離職,是要去當「網紅」。我以一個將近兩萬訂閱的Youtuber,跟所有想當網紅的青少年公開我的YouTube收入。在我每週做一支影片不停更的情況下,Google給我的廣告分潤,只有3萬新台幣。對,你沒看錯,年薪3萬。這個當零用錢還可以,要維持一個家庭,根本不可能。
《新的工作身份》
雖然解放工作時間,但賺這麼少,難道我頭殼壞掉?不,其實我是把YouTube當作我的名片,請Google到處幫我發名片,幫我創造新的工作形式。其中最明顯的,就是我的單位時薪變高了。平時在學校上課,一節課就是三四百塊,但同樣的內容我因為被受邀到其他學校演講,一小時就是2000元。前後加起來我一共省了四小時,而這多出來的時間,我就可以拿去寫書,再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所以我現在就會變成「全職講師」,如果有學校單位想要邀約,可以跟我喬時間唷!另一個我給自己的目標,是朝向「暢銷書作家」邁進。目前我正在寫一本有關於「學習歷程」工具書,希望有書商看到可以幫我出版!
但真正讓我敢放下穩定教職的契機,是我開發了自己的線上課程「學習歷程金牌寫作課」,今年幫助許多學生錄取到他們心中的理想大學,所以你也可以稱呼我為「學習歷程指導教練」。
這套課程讓我在短短四個月,就獲利超過一百萬,這相當於我在學校工作一整年的收入。而且,我沒有依靠任何平台,沒有投放任何廣告,利潤率至少90%。
聽到這邊你可能會認為,線上課程這麼好賺,那我也來開課。如果你這樣想,我敢跟你保證,你99%會失敗,因為你沒有個人品牌。如果你問我離職創業要做什麼?我會回答你:「我要去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而自媒體,是最低的創業門檻,而且成功率極高。
我的「47雲端輔導室」頻道初期,完全沒有花到一毛錢。僅靠一台手機就錄製好影片,再用電腦簡單剪接就上傳。持續一年的情況下,就創造了一萬訂閱,並且開始有演講邀約。我當時就算一年後沒人訂閱,那我頂多就不做,乖乖當我的老師就好,我一點損失都沒有。
持續兩年的成功經驗,我總結出了一套專門幫助「學校老師」經營個人品牌,成功開發具有商業價值得素人型線上教育事業的方法。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私訊問我。
《全力以赴的分享》
當你感覺到自己的影響力擴大了,你會不由自主想要跟別人分享。在成功建立起個人品牌後,我突然發現,學校好小,我好想出去,把我的專業拿去幫助其他學校的同學。所以只要時間允許,花蓮、金門我都很樂意去。因此,我發現我好需要時間,我不能被關在學校裡。所以當同事問我要不要在學校就當個普通老師,再請假出去演講就好。我曾經很心動這個建議,因為可以獲取穩定收入,還可以經營個人品牌。但最後,我拒絕了,因為我覺得協同中學對我很好,我不應該只是當個普通老師爽領薪水,身為輔導老師至少要當個行政才行。
如果全力以赴只能選擇一邊,那我選擇離開,讓學校聘用新人,還可以節省人事成本。而我自己,要全力以赴的分享。
《時間富翁》
我想要什麼生活呢?還記得我一開始說的嗎?我需要時間去陪伴我太太,我創業的初衷不在於賺錢,而是要成為「時間富翁」。現在,我的「學習歷程金牌寫作課」每年只限收200名學生。只要照顧好他們四個月,我一整年的工作就完成了。多出來的時間,我要拿來陪我太太,讀書學習、自我成長。
如果你問我:「創業失敗怎麼辦?」其實我沒想過這個問題,因為我只想著如何成功。不過如果真的沒成功,我再摸摸鼻子回學校應徵,從190級開始做起就好。
如果你也正在人生生涯選擇的交叉口,我衷心的希望,今天至少有一句話,可以幫助到你。
一人教育學院,幫助你實現教學自由心願。

47的生命故事

我叫做黃仕親,你也可以叫我47。我曾是一個學校的輔導主任,同時我也是一名Youtuber,但如果你問我是做什麼的?我會說,「我是一個教育工作者」!

人生重要的三個階段「17、27、37」

17歲以前

我就是一個魯蛇。爸媽總是覺得我很乖,乖的深層含義就是「沒主見」,人家說什麼我就做什麼。不僅父母、老師,連同學都可以對我呼來喚去。我記得有一次,我爸爸放學後帶我到學校打籃球,當時還遇到班上的風雲人物,就一起打球,打得很開心。結束以後,那位同學要我去三百公尺以外的地方幫他拿外套,我當時二話不說就準備起身去拿,結果被我爸爸阻止了,他斥喝那位同學怎麼可以這樣使喚我,但當時,我並不覺得那有怎麼樣。 學生時期,身高不高的我,大多不會是班上的領袖人物。但是小學四年級開始,我爸教我打籃球,我再家苦練一年後,就變成全校的籃球前段班,雖然還不到風雲人物,但至少不太有人敢欺負我。即便如此,「乖」這個形容詞依然是我的代名詞。 國小時期,我不知道考試前要唸書,考試幾乎都是倒數名次,怎麼努力大概也是在班上中間的,始終算不上一個成績好的同學;但是國中以後,爸爸就開始對我有成績上的要求,於是在升國中之前的暑假幫我請了家教,讓我超前學習。果然在國中第一次段考,我考了班上第三名,全校101名。那次以後,我對自己就變得很有信心,又會打籃球又會讀書,儼然已經變成班上的意見領袖;但給人的感覺還是「乖乖的」。 為什麼我還會說自己17歲以前是魯蛇呢?主要原因是聯考與家庭的原因。我一直以為我成績很好,但越到高中聯考,我漸漸發現自己好像沒這麼厲害,放榜後的成績我只能去讀一間評價很差的私立學校。當時的我都歸因於自己太緊張、失誤這類的。後來去報考的「建中補校」,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居然就考上了,當時就覺得,聯考一定只是失誤而已,現在念建中補校,又可以證明自己成績很好了。但實際上根本不是如此,高中三年,我認為我很用功唸書,因為我一直很想當班上前三名,但我應該不是個聰明的小孩,成績始終在中後段,漸漸的對自己越來越沒有信心。 另一個魯蛇的原因,是我爸爸得了「精神分裂+躁鬱症」,他在我17歲那年跳樓了,還好當時只是二樓,樓下來有很多機車緩衝,只是一些嚴重的擦挫傷,送到醫院後,才知道爸爸得了精神疾患。其實在當時,精神疾患並不流行,但我爸爸異常的行為已經很久了,記得他以前是做生意的,家境其實不錯,但後來接觸到股票,爸爸就開始不做生意了。好一段時間以後,爸爸開始有異常的行為,例如對著沒人的電話講電話,看著電視覺得電視裡的人都在嘲笑他就拿煙灰缸把電視砸了、一次拿20根菸燙自己的手沒感覺。最誇張的是,他叫我跟弟弟休學去工作,賺錢去讓他做生意,當時我才高二、弟弟國三。雖然萬般無奈,但因為爸爸很嚴格,不能不做。結果我們兄弟倆去做第一天麵包廠學徒後,下班回家,爸爸就在我眼前跳樓了,那一刻我覺得我的世界都毀了。 爸爸開始接受長時間的精神治療,媽媽要做三份工作,才足以支撐這個家。在這個極度黑暗的時刻,一通來自教會的關懷電話,改變的我的家,也改變了我這個人。我一位腦性麻痺的同學,是一個基督徒,他知道我休學,覺得很驚訝,於是就告訴他們教會的輔導員。而這位輔導員也馬上到醫院探望我爸爸,並且提供了一筆三萬元的急難救助金。他們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去探望我爸爸的人。後來他們也協助我跟弟弟復學,並且邀請我們去教會。那一天起,我進入了生命的另一個階段。雖然並不是一去教會,就馬上的情況變好。現在看起來,這十年的時間比較像是一個翻轉的過程,教會成為我一個很重要的訓練場所,也是一個支持體系。爸爸在這時間狀況也是時好時壞,經常需要在家裡與醫院來回,媽媽就是要做三分工作來養活家裡與支付爸爸的醫療開銷。如果想要知道比較詳細的內容,可以去好消息頻道的專訪「真情部落格」看看完整內容。 真情部落格:恩惠之家

17~27歲

18歲高中聯考我並沒有考得太理想,因為爸爸的狀況其實我並沒有什麼機會好好讀書,而且白天還得去打工,也沒什麼時間去準備聯考,當時成績差到我連志願卡都不想去繳交。本來想說就自己準備重考一年,但教會的輔導跟我說,自己準備根本不會進步太多,要重考就去補習班,但補習班上學期要四萬多塊,我根本沒這個錢。我還記得8/23要註冊,當時已我就很單純的這樣禱告:「上帝啊!如果你要我去補習,請你給我錢,不然我就不去了。」但一直沒消息,本來打算放棄;突然在8/22下午我接到一個電話,說有人奉獻一塊黃金給我們,聽說之前這塊黃金已經奉獻很久了,但是當時因為金價不好,就遲遲沒變現;結果8/22早上金價突然飆漲,就趕快變現給我們了,金額剛好就是四萬塊。拿了錢我就趕快先去註冊了,這一學期,我覺得我很認真準備,也持續有進步,但是下學期要八萬,同樣的情況又再次出現。這段時間我媽媽存了兩萬,但還是有蠻大的缺口的,沒辦法,我就再次禱告,求上帝給我錢補習,在期限的最後一天,又有不知名人士奉獻了六萬,才獲得解決,這個過程我充滿了驚訝與感恩。 這十年來,因為在教會有很多的教導,我開始學習成為領袖。18歲我就成為青少年的輔導,陪著一批批的青少年成長,成為他們的榜樣,甚至還不定時要跟家長面對面談青少年的問題,現在想想還蠻誇張的,才18歲就去陪父母面對青少年。「陪伴青少年」對我來說其實蠻容易的,甚至可以說是我的一種「使命」,可能在青少年時期被幫助過,就想回報在同樣的年齡層之中吧。我還記得有一次,有一位國中小男生,當時他犯了一個蠻嚴重的錯,我就打電話給她父母,邀請他來教會,談談怎麼幫助這個國中生。我還記得當時那位媽媽的神情,以為她走錯地方,怎麼會有一個高中生在等她?(我就是Baby face)但坐下來之後,我也是很真誠地跟媽媽討論孩子的狀況,雖然沒提供什麼解決辦法,但這位媽媽也陪我聊了兩個小時。 重考完後,我就讀文化大學教育學系,雖然不是什麼高等名校,但我念得蠻開心的,我覺得我好像天生就適合當老師一樣,每一門教育課我都很有興趣。學費的部分,因為爸爸領有中度的殘障手冊,所以我可以減免2/3,剩下的就是靠打工還有獎學金,算算下來,大學四年我並沒有花費到任何學費,還倒賺了學校好幾千塊。大學四年我投入最多的,大概就是打排球吧,這個運動習慣到現在我還是保持著。除了教育系,我另外還修了輔導、社會福利,四年下來我幾乎每學期都將近30學分,每次期中考都是10科左右。會這麼密集,就是希望可以在大四順利畢業;但沒想到最後一年居然教授調整上課時間,我只好延畢一年。不過那一年其實也還不錯,一週只有四節課,我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去思考畢業後的人生。 服完兵役後,我開始在想要做什麼工作?按照本科系,我應該是要去當老師,但我知道教師很難考,我其實沒什麼信心,所以我想說去當傳道、牧師。可是當我更了解在教會工作的生態,我覺得那沒這麼適合我,所以我又陷入迷茫之中。我還記得我騎車在台北的忠孝橋上,那是我第一次感覺到對未來的無助、迷茫、甚至有點恐慌。後來,我上網投了人力銀行,找到一間安親班,就在那邊當了一年的六年級導師,並且在那邊認識了我的太太。 (未完待續…)
購物車
返回頂端